猪肉:西晋后价格便宜如泥土,古时祭祀之用,地位飘忽不定,有趣
鸡鱼肉蛋,其中的肉其实大家已经默认是猪肉了,以前除了鸡蛋就属猪肉最便宜了,不过因为特殊原因,最近价格持续高涨,已经好几个月没吃过了。
但是你知道在古时候有段时间猪肉价格便宜如泥土么?
猪肉价格低的原因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猪肉颂】苏轼
意思是说黄州有好猪肉,但是价格便宜得和泥土一般,富贵人家不吃这东西,贫困人不会煮,价格如泥土这个词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第一次这么羡慕古人。
当时猪肉价格为何这么便宜呢?
这得从历史角度出发,西晋灭亡后是游牧人民的天下,游牧民族顾名思义其实就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赶牛羊的民族,他们自然是喜欢吃羊肉比较多一点,唐代李氏家族虽为汉人但是早已胡化,自然也是喜欢吃羊肉多一点,皇室在如此,贵族家庭的高富帅们自然也是如此,此时的猪肉真的是爹不亲娘不爱的;
普通老百姓不会煮这个东西,没有市场的猪肉价格便宜如泥土。养猪的也变少了,谁卖谁傻。
另一方面雪上加霜的是古代的医学家们对猪肉有一定的偏见,认为所有肉都可以补身体唯独猪肉没有任何作用;猪肉吃多了会长胖,原来那时候就有这个结论了,妙哉。
所以在习俗和医学的两面夹击下,猪肉送人都没人要,羡慕至极。
不过当时有个头铁的人,不仅不嫌弃猪肉,反而还研究出猪肉的美食,这个人就是苏轼,著名的东坡肉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的。苏轼真是个聪明人,以前了解他是从他的诗词,搜集资料看到这个,真是个有远见的“吃货”啊。
祭祀的首选
刚才说的都是猪肉的坏话,本着公平的原则再说说猪肉在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地位,啥?重要地位?
没错,猪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驯服的家畜之一,距今大概都已经过了七八千年,也怪可怜,被我们吃了七八千年还是老样子。
猪肉在史前除了用作食物,最重要的就是用作祭祀之用了。大汶口文化甚至有人用猪肉陪葬,没错你没听错,可见当时的猪肉的价值是有多珍贵;与前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时候猪肉可是炫富的资本,晋南龙山文化晚期墓地中,很多都是用猪陪葬的。
在周代又出现了组合祭祀,也就是所谓的太牢和少劳,牛羊猪为太牢,羊猪为少劳,这种组合祭祀多出现在皇室贵族中,普通老百姓可用不起。
老百姓不需要祭祀吗?
显然是需要的,不过不会用这么珍贵的肉类,而是用适合时令的蔬菜或者粮食用来祭祀,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鴈【礼记王制】
这个也就反映了当时的贵族等级的严格啊,战国之后贵族瓦解,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新的士人。慢慢地用猪肉祭祀也就成了大众项目,不再是贵族专属,感觉这个时候的已经有了现代的缩影,努力就有收获,知识改变命运。
然而猪肉就和人一样,迎来了第一波低谷期,汉代盛行道佛,不吃荤,猪肉的地位自然就直线下降。别急,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猪肉又重归王位,继续作为祭祀之用的上上选。
那时候猪肉已经作为祭祀灶神的专用之物,尤其可见其地位。
猪肉作为大众祭祀之物其实可以想到原因,因为易得易养,普通人民就可以养殖,不需要什么技术,肉自然很快容易获得。
不过有一个节日的祭祀是把猪肉排除在外的,那就是中元节。唐宋时期中元节作为道佛的节日,不吃荤,自然猪肉被排斥了,无妄之灾啊。
而到了清代猪肉再次登顶,清代建立者满族人喜欢吃猪肉啊。而且逢年过节满族人都是要用猪肉祭祀的。并且之后还成为了制度。
猪肉也算是经历过“大是大非”的肉类的,经历各种起伏。从西晋之后便宜如泥土到清代制度的制定,然后到了现代俨然成了肉类中的奢侈品。
没想到猪肉还有这么一段历史吧?你们家今天吃猪肉了没?
参考资料:【古代高富帅不喜吃猪肉】文史博览2016年第六期
【略论中国古代猪肉祭祀的演变】刘朴兵著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