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机构在印度做了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一群种甘蔗的农民。在每年丰收季节之后,他们会一次性拿到年收入的60%。这意味着,一年里一部分时间他们比较穷,手头很紧,另一部分时间相对比较有钱。
学者们让他们分别在收获季节前后,做了一份智商测试。研究发现,农民们在收获前的智商低于收获后,降低了14个IQ值。差14个IQ值,大概相当于一个人一晚上没睡觉,或者是喝了一顿大酒的智商下降程度。
这个发现说明了什么?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词——“稀缺性心态”。
简单解释就是,通常人们遇到稀缺的事物,行为会有所改变。这个稀缺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以是时间和金钱。
当我们眼前有急迫的事情需要处理,比如饿极了要吃东西,比如有一份报告马上要交差,比如明天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公开演讲,这个时候我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最迫切的事上。这个时候,不要跟我们谈什么长远眼光。对不起,顾不上,先管眼前的事再说。你看,任何人在稀缺面前,都会视野变窄,智商下降。
很多人认为,相比于富人来说,穷人借钱更多储蓄更少,抽烟多锻炼少,喝酒多而且饮食更不健康等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甚至干脆定义贫穷是一项“人格缺陷”。
但是历史学家布雷格曼说: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缺钱。
第一,他们时刻面对稀缺和匮乏,这个时候再要求他们高瞻远瞩,就有点强人所难了。一个富人在类似的情况下,做的决定也未必比他强多少。
第二,穷人通常也是和穷人生活在一起。在那样的环境中,身边的人难免会做愚蠢的决定,你难道要求他跳出这个环境吗?太难了。
作家乔治·奥威尔,在他那本著名的书《1984》中,曾经对“贫穷”这个词下过一个精彩的定义——“贫穷的本质是消灭未来。”也就是说,因为匮乏,因为资源的稀缺,让穷人的视野被遮蔽,只顾得上眼皮子低下的事,他们看不到更广阔的可能性,更长远的未来被从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拿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