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是第一次,我说服父母不回老家过年。
为什么呢?放假不过短短几天,爷爷奶奶都不在了,老家长久没人居住,每年回家都要把家里收拾一遍,把被子拿出去晒一晒,赶上天气不好,只能闻着被子的潮湿气糊涂过一夜。这全套工程量下来,还真不小!
住不了几天又要离开,要把所有东西打包起来,锅碗瓢盆的,着实麻烦。
妈妈也很赞同我的话,于是我俩一致决定今年不回家过年了。
爸爸却不依,他想回家,看看熟悉的街道、幼时的玩伴,哪怕是回老家在路上转悠,他也甚是开心。
But!胳膊拗不过大腿,最终他还是放弃了。
于是,我们一家四口“愉快”地留在了常州过年。
2
其实,我知道妈妈的心里是犹豫的。
决定不回老家过年的时候,距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期间每每打电话,妈妈都要问我一句:咱们今年真的不回老家过年吗?
我每每肯定的答复:对!不回老家!我们一家四口待在一块儿,就是最好的过年!
三言两语打消了母亲的念头,这事儿就这么愉快地过去了。
3
等我终于放假去常州,竟然在家里发现了一个呼啦圈。
惊讶地问妈妈:妈妈,呼啦圈是你买的啊?
妈妈说:是啊,人家说转呼啦圈能治高血压!可是我一直没学会,哎。
我回:我也从来没学会啊,小时候转呼啦圈就是转不起来。
我可爱的妈妈听了这话,立刻开心地笑了!一脸找到知己的模样。
我就学不会呼啦圈了吗?哼!我就不信了!
呼啦圈,走,我要去转你了!
把呼啦圈套到腰上,动起来。
转了一圈,屁股扭啊扭,可是,呼啦圈顺着腰掉下去了……
捡起来,继续!
转了两圈,屁股扭啊扭,但是,又掉下去了……
捡起来,再继续!
转转转,扭扭扭,无一例外,呼啦圈就这样一遍一遍的往下掉。
弟弟在旁边笑嘻嘻的看着我,说了一句:姐姐,你不会!
我不信这个邪了,今儿我就跟呼啦圈杠上了。
掏出手机问度娘,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诀窍,结果……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好了,继续转吧。
转啊转,转啊转,腰都快疼了,正想要放弃之际,咦?刚才、好像、转了五六圈呢。
再拿起呼啦圈继续转:1个,2个,3个……12个!
一口气转了十二个!
哇哈哈,我就这么掌握了转呼啦圈的秘诀。
兴奋地叫来弟弟和妈妈,看我转呼啦圈。
4
不信邪也是可以传染的。
妈妈之前转了一个多月都没学会,见我一下子学会了,抢走呼啦圈自己也要转。
转一次,掉了;
转两次,掉了;
三次,掉了
……
掉了无数次以后,妈妈终于可以勉强转上两三圈了,但还是控制不住呼啦圈往下掉。
妈妈的兴奋劲消失了,脸色也开始耷拉下来,好像认定了自己学不会了。
我在旁边喊:对!就是这个感觉!不要停!你用腰部的力量带动呼啦圈,要遵循呼啦圈转的频率,再继续转,找到那种感觉!
到底是亲女儿,要给个面子。
妈妈相信我的话,继续不停地屁股扭扭。
然后!扭啊扭,突然地!妈妈就能转呼啦圈了,一次能转将近1分钟不落下。
妈妈开心的喽。
一直拿着呼啦圈不停的转。
见妈妈学会了,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掏出手机回房间。
5
过了会儿妈妈转累了,回来问我:要是我们今年回老家,我就学不上呼啦圈了吧?
我说是的啊,家里也没有呼啦圈,你回家的话,肯定就学不上了。按照我的经验,就是找感觉的,就一直转不要停,找到感觉以后就学会了。可是假如今天转一会儿没学会放弃了,明天继续转一会儿没学会放弃了,那就怎么都找不到这个感觉。
妈妈说是的,真高兴,我以后回老家有事情做了,别人都去广场上跳舞我也不会,我以后就带着呼啦圈去转。
听了妈妈的话,我忍不住笑了。
6
事后,我从妈妈学会转呼啦圈这件事中学会了两件事情:
1.死磕到底
妈妈转呼啦圈,前面一个多月都是转了一会儿没学会就又放回去了,直到我回家自己学会以后告诉她要一直转,一直转到找到那种感觉为止才能结束,妈妈也相信了我的话,最终学会了。
这体现的不就是死磕的力量吗?
想想之前的自己,总是这里学一点,没什么精进就放弃了;又去那里学一点,也没钻研又放弃了。事实上,做事情或者学东西就该像转呼啦圈一样,死磕到底,最终一定会收获成功的!
2.选择本身是没有对错的
今年没有回家过年,失去了看望亲戚朋友的机会,却学会了转呼啦圈,这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就好像生活、工作中总有各种选择,比如摆在面前的两份工作,工作A工资低但是压力小,工作B工资高但是事儿多压力也大,这个时候,选择A还是选择B好呢?
其实没有哪一份工作是更好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过后就不要羡慕另一份工作啦。
也就是说选择本身并没有对错,但是假如选择过后,你不断的看着那个自己没有选择的选项,想着它的优点,想着自己不能再拥有它,这种想法才是错误的!
既然选择了小路上的鲜花,就不要羡慕大路的平坦,好好走小路,迟早你也会看到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