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包子哥发了个圈:做一个有良知的企业,难,也不难,就是一句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也是“古月一品包”一直秉承的做事原则。
何为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大学》有“致知在格物”。阳明先生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但,或因现代生存压力太大且物质太丰,对多数人而言,金钱是生存保障和幸福源泉。为了竞争和利益,说白了是为了赚更多钱,良知,往往被人抛却脑后或视而不见。
包子哥选择做一流品质的中式面点作为创业项目,源于他坚信“一份美好、安全的食物永远不缺市场”,有幸得到梁先生的认同。
几年前,梁先生对我说:立志跟着我,能不能赚到钱我不能保证,但不会学坏……
心怀大爱的梁先生认为,教育固然可以帮助年轻人,却不容易影响他一辈子,唯有创业,才会对年轻人有最大帮助。
一路走来,创业的艰辛与快乐、努力与收获,丰富了我俩的前半生;一路做来,让我们悟到“不受魔不成佛,不受苦不享福,不受罪不出贵”的道理。虽未“成佛、享福和出贵”,但“用心耕耘,才有收获”的道理已刻骨铭心。
3月3日,梁先生给包子哥留言:6-9号,我们有【如何打造良知企业】的研讨会,我在想你是否有空过来交流学习?而我,只能默默感恩先生几年来的无私帮助和不离不弃。
因春节放假较长,且我们承诺过3月5日开始配送,包子哥错过了本次研讨会。不过,忙碌之余,他跟先生分享了一件自己亲历之事。
如今赚钱的企业多如牛毛,有良知的企业屈指可数。
尽管我们从事小本生意,却从未忘记“良知”,坚持把“致良知”,融入日常工作。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主旨,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还记得多年前梁先生问我:你觉得立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格”?那时,我对“格”的理解很模糊。
如今,我对“格”的理解是:
世界再嘈杂,我们的耳畔需安静;
世界再浮躁,我们的目光需专注;
世界缺良知,我们的内心需固守。
就是说,要对得起良知——自家老小不能吃的,决不能给顾客吃!
我们用安静、专注和良知做出的,定是好食品。这些,与店面大小与虚假噱头无关,与食材和良知却密切相关。
我们选怎样的食材,以怎样的方式供人享用?
我们采用好食材,通过食物和顾客建立双赢的关系。
制作的食物被人喜欢,付出的真心被人认可——能维持家用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开心。
做一个有良知的企业,难,也不难,就是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是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