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一月,决定重拾写作了。
写作是我儿时的乐趣和荣耀。
小时候也爱看书,记忆里,我认字很早也很多,上学前就能读报纸了,最喜欢的事就是每天拿着报纸,给外婆读长长短短的趣闻,还有中缝那块长条形的电视节目预告,告诉外婆那啥啥电视剧几点开始,于是大家都很积极地安排好之前的所有事情,一天就在晚上闲适又安逸的时光里落幕。
那时候随便拿起笔,脑海里泛起的永远都是鲜活和欢乐,无尽的新鲜感和热情,于是纸上也是大段大段老师标记好词好句的波浪线,像是一支画笔,勾勒着我对生活无限美好的憧憬。
那时候怎么也不会明白,美好竟然是短暂的,儿时的暖色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点被抽离冲淡,留下的是更长更久的艰难、无尽的意外和无奈。长大是一切问题的开始。
这些年,敏感、自卑、胆小、对一切充满恐惧、无处不在的焦虑、讨好型人格、无尽的自我攻击和怀疑,成了我日常生活和情绪的底色,我也因此无数次地失去,个人发展的机会、生活的热情,甚至做人的尊严,我见识到了一个最不堪最破败的自己,人生一下子变得乏善可陈,黯淡无光,不值一提。
我也得到过很多人的鼓励,我真的愿意相信他们都是真心的,可惜我像一个身心已经分裂开的异形怪胎,无论内心如何挣扎,身体永远不听使唤,像一个朽木,永远无法从中得到力量,这种无力感又加重了我的情绪。
但是我并没有真正停止过思考,我总还能想到各种办法尝试唤醒自己。这些年,我从开始觉知,抗争,到麻木、放弃,再到开始学会接纳,开始清醒,一点一点,我走过了近十年,才开始重新勾勒起自己和人生的轮廓。
我又想起了写作。
这些年,无数次在极度消沉中,我能想到的只有看书写字,能真正给我平静安慰的也只有这些,但是落笔之时感到的依然是深深的无力和恐惧,对自己不满,无止境的自我攻击,最终还是放下了笔,而每一次放下的后果是:对再次提笔更深的恐惧和绝望。后来就再也不愿想了。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吧。如今再想起写作,心境变了很多。大概是攒够了恐惧和绝望,到了触底反弹的时候了。我可以做到不再那么害怕自己继续破败或不堪,如果真的想,放手去做,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就可以了,反正再糟的也能接受。这是一种不用在乎过程或结果,就只要去做就足够满足的感觉,是一种发现生命里还有喜欢和愿意为之执着之所在的雀跃,是一种真正被滋养的幸福。
幸福感是一种真实的赋能,可以唤发出无限潜能和希望。
年初时,我曾被一句话戳到痛哭:希望在2023年里,能不再蹉跎,不作妄谈,可以抱有千种期许,但至少播种一个开端。读完的瞬间我感到了内心两股神力的撕扯,我明白那股想要奋起的斗智没有死去,我也知道它最终仍将被打败,我一直没有力量去播种一个开始,这一年也依旧兵荒马乱。
但现在我可以说我能够开始学会接纳自己,学会站稳,带着伤痛前行,也开始试着重拾热爱。这一年便不算白白受苦。
我想播种下这个开始,就像按下人生的重启键一样。
还要感谢清子姐姐。因缘际会链接到了清子姐姐。很多时候,不是只要有足够的愿望或信心就可以给到另一个人力量,也不是对方“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就真的可以get到这个力量并起效果的,而清子姐姐就是那个将我在书里读过的文字照进了现实的牛人,她用温柔和坚定让我相信:听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去做就可以。
相信也是一种力量。
新的一年,继续多读书,努力坚持,努力去爱。
附上一首艾佛列德.德索萨的《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与君共勉:
去爱吧,就像从来没有受过伤一样;
唱歌吧,就像没有人聆听一样;
跳舞吧,就像没有人注视一样;
工作吧,就像不需要金钱一样;
生活吧,就像今天就是世界末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