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源头活水”,更是创新引擎。乡村振兴不仅要聚才,更要释放人才活力,让人才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以“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乡愁连心,出好“情怀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才能生得出乡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谋划乡村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投入,努力提升城镇化水平,为人才提供环境美、条件好的乡村生活体验,让人才心驰神往返乡、心无旁骛下乡、心甘情愿留乡。要加大乡贤文化和乡村创业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人才关注家乡变化,唤醒在外经商务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建设家乡的情怀,吸引他们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返乡创业。要用好在外人才“家乡行”“雁归来”等活动,分级分类摸排建立乡贤人才信息库,安排专人加强与在外乡贤沟通交流,传递好家乡父老盼其回乡的热情和期待,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乡村发展“需要我”,形成想回村、愿回村的新局面。
平台聚心,打好“干事牌”。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给予人才大显身手、展现自我的舞台,才能让人才“看得见未来”,增强振兴乡村的信心。要在坚持做大做强钾盐支柱产业的前提下,盘活用好乡村特有优势资源,育好用好本土乡贤、“田秀才”,深挖地理区位、传统产业、历史文化等方面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古城遗址、沙漠、红枣等自然人文资源,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要将资本、技术等资源“活水”向乡村倾注,以项目“吸”人、用机遇“引”人,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客农场、电子商务基地,让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发挥好人才的专业特长,打造“解绑挂帅”的舞台、“创新创业”的擂台,充分施展才能和技术,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
政策暖心,用好“温情牌”。政策是“撬动”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强力杠杆,必须精准把脉、精细施策,为乡村人才营造暖心舒适的成长环境,才能更好激励人才、留住人才。要积极营造宽松适度的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探索、宽容失误,让敢担当、敢创新的乡村人才消除顾虑、轻装上阵。要进一步发挥人才评价“正向激励”作用,畅通引进人才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渠道,把学历与能力、专业与专长相结合,破除“四唯”“一刀切”评价方式,坚持人才评价标准多元化,建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多一把尺子衡量人才价值。要关注乡村人才的荣誉需求,完善表彰、奖励机制,选树一批在乡村长期服务、作出贡献的榜样模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