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回老家,参加一场婚宴,大人们正在聊天,调皮的小侄女拿过桌上长辈的茶杯一把摔在了地上,表嫂非常生气,要求小侄女将茶杯捡起来,并且给长辈道歉。
幼儿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帮助孩子纠正错误,教会孩子承担与勇敢的可贵。
纠正错误,很多家长会简单粗暴的直接指出,或者以干巴巴的理论进行说教,不仅没有成效,相反孩子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了解孩子的心理、采用正确的方式教会孩子承担的可贵,绘本作为载体功不可没。
前段时间朋友入手的绘本《老虎,别怕》可以在故事中教会孩子承担、学会勇敢,那么这本书到底讲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夏的家人各司其职,忙着茶叶的事情,外婆在山上采茶,爸爸在晾茶。
小夏和老虎一起去采茶,一开始小夏总是会害怕,担心自己不会,老虎鼓励小夏,别害怕。
小夏一片片摘下叶子,老虎用他的大爪子采摘,结果弄了一地,于是他们来到了爸爸晾茶的地方,老虎和小夏尝试将茶篓放在晾茶架上,结果又被老虎弄撒了一地。
两人肚子饿了,想要回家,但又怕被责备,小夏鼓励老虎,“我们可以说对不起,老虎别怕,我来告诉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外婆不仅原谅了他们,还教给他们做茶的方法,忙完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喝茶吃点心。
多么温馨、和谐的画面啊。
学会看见孩子
《超级育儿师》有一期节目:一个五岁的男孩,痴迷电子产品,眼睛受损,父母阻止时,他会暴怒,会打人,摔东西,脾气特别不好,打人的现象也存在幼儿园。
家长无奈,老师也没办法,亲子关系越来越僵化。
节目中,育儿师问他,“你不是是很孤独?”
他安静下来,点了点头。
这位五岁的男孩是不被看见的,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缺少沟通,他不被看见。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的“熊孩子”都是因为不曾被看见。
《老虎,别怕》中主人公小夏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作者马岱姝的心路历程,她非常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内心活动变化,故事中的小夏和老虎的心理状态成为对比,一个胆小,一个胆大。
在小夏回家承认错误时,家人说的是:“原来你们也想做茶啊!”“没关系,吃完饭,咱们修好手柄,一起去吧。”
他们没有说教、没有责备,而是了解到孩子的动机、真实意图之后给予及时、正面的反馈,这样的父母难能可贵,这样的教育方式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学习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尊重他们。
生动灵气的画面感
儿童阅读推广人粲然这样评价《老虎,别怕》:这是一个孩子调伏“心中猛虎”的故事,是恣意汪洋的生命原动力与大自然,与亲情人伦融合为一的故事。
《老虎,别怕》整体为绿色构造,符合茶园背景,又象征着生命力,拙朴的画风非常符合小朋友阅读特点,细节做图,生动具备灵气。
在小老虎采茶时,“别怕,我的爪子大,看我的”之后,老虎,将茶叶弄了一地,一整个版面描述当时的场景:老虎(动作幅度大)倒在了地上,茶叶弄洒了一地。
每次老虎出错时,作者都会给老虎一个大大的画面。
小夏和老虎逃跑时,山间,小夏骑在老虎的背上,老虎跑起来的动作幅度非常大,与两人承认错误原路返回时的动作形成鲜明对比,代入感非常强烈。
日本绘本大师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说:
“孩子的人生经验还很有限,自己看图画书很难了解故事的内容,充其量只是跟着文字读而已,相反大人拥有较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并通过文字想象故事所描绘的世界,甚至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深受感动。
读的人把自身的内涵与图画书结为一体,将书中的真谛和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孩子。”
好的绘本不仅仅体现在故事的蕴含哲理,也体现在画面的代入感以及整体的韵律。
蕴含哲理 寓教于乐
教会孩子承担,对于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聪明的父母,都会在教育的过程中将为自己的未来承担责任的意识根植于孩子的心中,去培养孩子具备塑造未来的意识。
《老虎,别怕》通过小夏与老虎性格的鲜明对比,心态变化,在故事中教会孩子学会承担,勇于认错。
谁都不喜欢被说教,更何况孩子一开始对于错误是没有完整的认知,只有家长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对于承担的理解才会更深,成长的路上才会主动承担。
好的绘本总是润物细无声,《老虎,别怕》通过暖心的故事,教会孩子承担与勇敢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