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一种成功,能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克里斯托弗·莫里。照此成功标准,今年我已经连续当了五个月loser。
抵达成都的第二天早晨,H早早出门开会,我慢悠悠地吃早餐,虽然是按照放挺三天做的打算,但是彼此都心知肚明,休假会随时中断,天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的。直到出发前俩小时才明确旅行目的地是峨眉山。
不期待,不计划,随遇而安,逮哪儿玩哪儿,溜达到哪儿吃到哪儿是这么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关于旅行的鸡肋经验。利用出发前两小时的空档,骑着共享单车晃悠悠地吃了转转会,再去超市买了双洞洞鞋。转转会的青菜绿豆汤深得我心。
抵达峨眉已经是日落时分,清新的树香扑面而来。跟着房东走进小区,绿植丰富,水塘掩映,错以为回到大理。进了门,惊喜地发现H同学居然订了一套带院子的二居,厨房洗衣机一应俱全。旅行中发生了越来越多的默契和心照不宣。
为什么去旅行?答案应该是五花八门:可以到此一游,可以追寻情愫,可以寄情山水……对于我来说,旅行就是放空,更敏感地觉察,换个地方和自己相处。在完全陌生的环境反观自我,在和旅伴的相处中照见自我。以此出发,去哪里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不擅长写游记,一来旅行的初心与地点无关,二来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多维立体,比如峨眉,有参天古树,有秀美湖泊,有山珍美味,有开小吃馆子的小两口,有用拐杖相互牵扶的老夫妇,有鸟鸣啾啾的清晨,有十块三斤苦笋的菜市场。所谓攻略(文字)的描述都尽显苍白。
在接下来的一天半,两个人极尽懒散之能事:睡懒觉,晒太阳扯淡,泡脚丫子,瘫在院子里吃枇杷,看球赛,睡午觉,玩魔方,逛菜市场,一边哭得稀里哗啦地听李宗盛,一边把鼻涕抹在对方身上,直到太阳下山,才晃荡出门,漫无目的地溜达,然后喝酒吃夜宵,再睡懒觉。
H实现了此行的所有愿望:住一套带小院的房子,能做饭,一起逛菜市场,最好还有细雨蒙蒙。我呢?"挽着你的衣袖,你会把手揣进裤兜",期待着在下一个城市,一起"坐在小酒馆的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