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秋就过去了,随着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寒露的到来,美轮美奂的晚秋开始了。
寒露至,凉意渐浓;寒露到,秋黄满眼;寒露抵,落英缤纷;寒露达,漫山红遍。
当代诗人左河水在他的七律诗中这样描写《寒露》:“天高昼热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喝梨贝养脾肠。”生动地写出了寒暑时节的时空景象,并提示此时人们已经开始秋季饮食养生。
寒露是晚秋开始的节气。面对此时的萧瑟秋风、叶落如歌,也有些古代文人墨客满腹愤懑,称之为:秋愁也。他们留下了以晚秋之景而抒发自身心情的诗赋。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有《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写的是晚秋的萧瑟。北宋宰相、文学家王珪有诗句:“洧水于今寒露起,汉台依旧白云深。”这是对逝去时光和永恒自然美景的一种抒情。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曾写过这样的诗词:“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此句情调低沉,通过描写气候的寒冷,渲染出环境的空旷苍凉,意象凄惨,实则透露出词人“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唐•杜牧诗《山行》中的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让人们憧憬那秋天绚丽多姿的色彩,又让人们有了在寒露时节看最经典的风景、赏枫叶的习俗。这时节,大家远足阡陌山峦,登高望远,赏遍万山红叶,数尽寒满山黄栌,不亦乐乎。
寒露节气,雨水稀少,碧波万顷,天镜映云,又是我们人生要“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好时节。
见天地:览乾坤而知敬畏。寒露时节,天高云淡,大自然把我们置身于浩渺无垠的宇宙之中,感受到自然时空伟大与神秘。让我们倾听大地的呼吸,感觉星空的璀璨,从而心怀敬畏,步履稳健。
见众生:阅万物而生善意。
寒露节气,秋高气爽,极目远望目睹了世间百态,众生相,让我们我们学会了以宽容之心去接纳瑕瑜互见,去理解大醇小疵,用爱和关怀温暖这个世界和每一个生命。
见自己:观本心而愈豁达。
寒露期间,秋风送爽,让我们回首过去的旅程中,经历的风雨,收获的智慧,洞察的缺陷,找到的方向,明确的归宿,圆满了对自我的认知,丰富了自己的豁达。
今日寒露,秋意已深,离冬天不远了。再过一个月就要供暖了,晨起,到自家小院里看见露珠凝结在韭菜叶片上,几只大冬瓜结出了白色的薄霜。晶莹剔透的露珠,有着冰凉的韵味;白霜包裹的冬瓜,有着清冷的诗意。把露珠留下,把冬瓜摘了,收获就有不一样的味道。
在这个寒露的节气里,我感受着晚秋的宁静,我感受着岁月的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