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八(2):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164 页
快速判断干扰类型的有效工具是“开门见山的问题”。这些问题仅仅是为了弄清干扰的要点:“嘟嘟,很高兴见到你,我能怎样帮你”,“什么风把您吹来了”,”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等。
当一个人打扰你,它们绝不会直接告诉你打扰的类型,所以你需要开门见山地问。本质上说,你是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打扰“的人。其中隐藏的意思是快速地证明他们的打扰。他们会回答你它们的需求或者问题,你可以立刻估计必要的优先和时间去回应他们并作出相应的举动。
对于那些经常交流的人,可以通过设计“一问一答”的对话来避免干扰。这样做,你便可以阻止来自他们的干扰,除非这事紧急重要。
I用自个儿的话重述
这个判断干扰方式真的很好。对于“一对一问答”的业务性对话,更有必要直截了当,目的是高清楚对方问话的用意。
直截了当了解用意有两个个注意事项,1是面对工作中的同事或咨询的顾客,或其他部门的同事和下属,可以在简单的打招呼之后,询问“请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到你?”“你需要我做些什么呢?”2是因人因事而异,难以在很多人面前启齿,又比较讲面子的同事,是需要讲究礼貌原则,并给予一对一空间的。
A1关联经验
之前学生或者朋友通过网络或电话跟我联系,总是用“你在吗?”“有空吗?”“老师吃过饭了吗?”等问句方式绕弯跟我说事情,每次都要问到最后了才告知实际的需求,这样基于业务的沟通让我很懊恼,时间耗进去了,事情却没有解决。昨天就有学生微信上留言,很小心地问,“老师,你在吗?”
A2运用知识
后来给予学生的回复方式进行了调整,首先回复微信并询问她们,“需要我做些什么呢?”之后她们回复道:是学校要求我们去实习之前联系您。之后的沟通我给了她们提示,以后的留言,直接告诉我论文进度、卡壳的问题、需要我做些什么。感觉这样下来,沟通更有效率。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需要观察并调整自己的情绪,用互相能接受的方式,一同面对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