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周多时间中,孩子报名参加了一个英文演讲班,每个班8 名学生,会有两名老外进行辅导。六日的课程结束后,会要求孩子能够上台进行一个完整的演讲,而这六天的课程就是围绕着这个最终的报告演讲准备内容,包括选题,内容的搜集,组织,写演讲稿,修改,以及做演讲PPT。
孩子非常喜欢这个课程,课程的目标所有孩子从第一天开始就非常明确,每一天结束,孩子们都向目标迈近了一步,通过这个课程,他们能够掌握准备一份演讲的完整流程,这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过程。演讲是一种技能,它不能简单的通过传授技巧而让孩子具备这项能力,所有技能的东西都需要在体验中学习。
在这套课程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科学的学习认知模型——IPO 模型。 其中 I 指的是输入, P 指的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 O指的是输出,任何的学习都要有输出,没有输出就无法对学习进行评判。 这套模型是大脑学习的基础模型,电脑也是仿照这套模型设计出来的,但现在大部分的学习反而是没有遵照这个模型,就拿孩子的学习来说吧,孩子被灌输了大量的知识,为了考试刷了大量的题目,很多家长以为这样就能把成绩提升上去,但这样的学习方式仅仅是增强了输入,而后面两项都没有得到提升和增强。在大量的刷题之后,甚至导致学生干脆不愿意用大脑去思考了, 直接是通过记忆把这类题目给记住了。导致题目稍微需要做一些转换的,很多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做了。
而输出这一项,更是很多国内学生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校的学习,所有的输出就是考试,而考试最大的问题在于,除了前几名的学生外,其他大部分学生在考试面前都是沮丧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成就感,这就导致无法从输出到输入之间产生一个正向的迭代循环,孩子在一次次考试面前,变得更加沮丧,变得失去兴趣,这样就更加影响学习的输入和处理环节,从而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这些学习的内容,看起来除了考试,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用处,这样的知识是很难学习好的,缺少了输出环节,输入也会变得没有意义。
所以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增加学习效率,可以逆向思考一下,先从输出倒逼输入,孩子明确的知道将要做一件非常让人兴奋的事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他都会更加愿意全身心的参与。 例如,语文学习中可以把阅读喜欢的书本当作输出,有了这个输出,孩子就更愿意去认字,认识了足够多的字才能去看喜欢的书,看了足够多的书,语文成绩想不好也很难。 英语学习中可以把听故事小说当作输出,听故事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兴趣的,而为了能够听懂故事,就要从简单的句子开始模拟练习,听力强了之后,后续的英语学习也就非常自然了。更典型的案例是编程的教学,我一直主张项目制的编程教学,即使是前期学习关键字的阶段,每节课也要有一个能够运行起来的有意思的程序,否则只是讲这些关键字,很少有学生能够产生兴趣,也很难记住这些内容。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比大家已经了解,IPO 模型是一个学习的底层框架,针对孩子的学习,你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底层规律设计学习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孩子积极性,形成正向学习回路。 而更加重要的是,当孩子通过这样的学习见识到 IPO 模型的强大之后,在今后的终身学习中一直能够用好这个框架,那你为他开启的将是一个开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