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头总是晕晕的,大脑对信息消化不良了。当察觉到的时候,已经有了明显的症状,大脑既有一种空白的紧张感,又有一种齿轮打滑的立竭感,更有一种年少时长时间超级专注打游戏后的疲惫感。
大脑累了,需要休息。
安静下来,切断信息输入,暂停信息处理,进入冥想状态,去感受当下的存在。仿佛脑子里存在一些核桃般的硬核,积木状的结块,肚子里也有吃了夹生米的硌肠胃的感觉。
我对信息消化不良了。
以前从未意识到,大脑也会消化不良。这次脑子里输入了十几家子公司的财务数据,接连三周的高强度工作,和时间紧迫的压力,让大脑吃进去太多东西。
越上年纪,越感到,人力有极限。在极限的约束下,合理安排,保持持续的高产出,才是最优解。年轻时的一枪热血不管不顾的干,就像烟花只美丽了几秒,却留下了长久的黑暗和满地的狼藉。
大脑和消化系统一样,不能过量的摄入,特别是摄入过多的杂乱信息。摄入功率的把握,是避免疲劳的核心。
大脑和肌肉系统一样,需要劳作间歇。哪怕仅仅是从几天时间的小周期来看,运行劳动—间歇放松再劳动的方式,总的产出和自身的体验,也是要远远优于持续十几个小时不休息的努力。
大脑和计算机系统一样,需要逻辑的统领。摄入的信息如果没有逻辑统领,就像生吃大米一样难以消化。哪怕你的意识里只是死记硬背,潜意识在你休息睡觉的时候,也在工作寻找某种逻辑来解释这些信息。
逻辑是信息消化的酶,贪多的摄入过量的信息而缺乏必要的思考,最终的结果也是脑子里一锅粥。
冥想是大脑的工间操。当大脑疲惫额时候,哪怕仅仅默数呼吸困难,100次,也能显著地消除大脑的算账感。
人生的努力,不能理解为一场需要毅力坚持的长跑。而是要理解为需要阶段小目标的长跑。设置小目标,集中注意力短跑,然后充分休息,再次设置目标。这样的循环,更适合几十万年来进化造就的人性。
想到这里,我感到更加轻松了。那些宏大的目标,不再像山一样压在背上。而像坐地铁,就这么一站一站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