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因为周朝的时候,施行是奴隶制度,而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开始了变法之路。
战国事情,最先变法的是魏国的李悝,使得其军事、经济等逐渐强大,并且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不断进攻周边的国家,给周边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时候,韩国也开始了他的变法。
韩昭侯是那时韩国的国君,他看到了魏国变法的好处,也想用一个法家人物主持变法,他选中了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申不害。他主张的是“术”,主要是君主对臣下的统治方法,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想当于现在老板如何让员工为他心甘情愿的做事,不会轻易离职,出卖他之类的。当然这是战国啊,当然还是要富国强兵。
那时的贵族权力很大,想要立威,这么办了,找人开刀呗,那时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拥封地而自重,不找他们找谁,然后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达到了效果,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随后更是将贵族私家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还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使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局面。也使得韩国 “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不过申不害在变法的人中算好的了,想想商鞅车裂,王安石流放,申不害的结局好多了,是寿终正寝,不过也其察验观色,以及优秀的政治眼光有关吧,毕竟有时候”识时务者为俊杰“吗。不过也正是其”术“,使得韩国后期的衰弱,其臣子都在琢磨君王的心思,如何肯办事实、正是。更何况你还处于四战之地,国力还是很弱小,处处都在挨打了,而且在外交上还在巴结着其他的国家,在夹缝中生存。
韩国最后一位君王,韩王安登上了王位,其毫无政治经验,对强大的秦国一味采取退让政策。在当上国王第六年,韩国就遭到了秦国的进攻,他很是害怕,想要投降。嬴政看出了安的道弱点,就派人去诱降。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韩王安真的屈服了,向秦国献出了代表国家政权的大印和一大块地方,对秦称臣,自此韩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