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在家读了读和炒股投资有关的书籍,书上的一些观点,总是在让人发笑的时候又不免陷入沉思。既然看完了,就顺带表达下自己对于这些话的理解和思考。大概率算不上什么有用的经验心得,只是做个见证,看看自己每年在投资上的理解是如何变化的。
观点1:股票市场是有经验的人能获得很多钱,而有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
这句话形容投资和股市真的非常贴切。股市素来有“一赚二平七亏本”的说法,意思就是十个炒股的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能赚到钱,其他的不是保本就是血亏。许多新人刚入场的时候,凭着运气赚到了一些钱,以为自己是股神便加大资金加速入场,不需要多久就会连本带利吐回去。只有那些真正在股市里经历过完整的熊市和牛市,浮浮沉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手,长期来看才能赚到钱,而这种人毕竟只是少数。
观点2:炒股是一门艺术,不是一门科学
这句话也很有趣,现在炒股的流派里大体分2种,也就是所谓的“价值流”和“技术流”。价值流的代表世人皆知:巴菲特,注重的是从公司的基本面出发去研究,长期持有股票做时间的朋友。技术流从最早的看K线图发展到如今的量化交易,各分支可谓数不胜数,本质上都是希望从股票实时的走势中根据复杂的理论模型去预测未来的涨跌。
但股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复杂的人性、变化的政策加上不时出现的黑天鹅事件,让炒股这件事根本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法保证取得你想要的效果。你或许可以筛选出一些好公司和好价格,但你也无法做到一定时间内的确定性收益。
观点3:保住本金,让利润奔跑。
这个观点其实有很多种说法,但核心要义其实都是告诉你:要减少亏损,该割肉时就割肉;要沉得住气,有利润之后不要马上全部卖光。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每个刚入股市的人或许都听过,也都理解这个意思,但真正能坚定执行的人少之又少,因为这非常反人性。
人都是厌恶风险和不愿亏损的,想象一下你买的股票,买进去没多久就开始下跌。你心里肯定非常后悔,想着:再等等吧,说不定过几天就反弹了,只要能让我回本我立马全部卖掉。但大部分时候有问题的股票都是连绵不断的下跌,从-5%的小亏,到-20%的大亏,再到-50%的巨亏,逼得你最终承受不住只能忍痛割肉离场。
如果你运气不错,买到的股票没几天就涨了10%-20%,这个时候大部分人肯定想着要“落袋为安”,于是全部清仓离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发现这支股票仍然在震荡中上涨,于是非常懊悔并重新入场,最终又高位套牢,几年之后才解套或者中途割肉离场,之前的盈利化为泡影。
所以有经验的赚钱高手都会给自己设定一条“止损线”,一旦自己持有的股票亏损超过了这条线,就要毫不犹豫地清仓,之前的亏损已经是沉没成本了,无需留恋。毕竟在股市这个“大赌场”,留住你的本金,你才有翻牌的机会。当股票价格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经过认真详细的分析,觉得这家公司未来可期且当前价格便宜,又会重新买入。如果他们持有的股票短期内大涨,他们也不会马上卖光,而是继续持有观察情况,直到上升的势头被打破才会分批卖出,实现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