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两岁的乖宝宝,三岁的淘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
一、设定限度
父母应该注意拿捏控制和引导之间的细微分寸,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个阶段孩子已经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你必须尊重他的这一进步,并且采用更为复杂的教育手段。单靠情感引导是不够的,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中,父母都应该对孩子加以约束,让他们清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绝对不可以做。情感引导和设定限度是教育孩子的两个最关键的环节,一个是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另一个则是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温和又坚定,严格按照定下的规矩执行。
二、孩子需要自信心
权利和自立会让孩子感到自信满满。我们不应该平凡的否定孩子们的决定。如果孩子自控能力有限,就不要带他们去玩具店或糖果店这样的场所。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自己自然又容易掌控的成长环境。不要和他硬碰硬,只要冲突双方中有一方退让争斗,就会立刻停止。-拔河比赛。
三、 为什么打屁股没用?
没有暴力,只有呵护的环境才最利于发育。大脑发育早期遭受过忽略或压力的动物在成年后更容易恐惧,焦虑和紧张。
打屁股会损害孩子的学习能力,影响孩子的在校表现。
打孩子就是教唆他们使用暴力。
体罚可能会造成伤害。打孩子的力气会越来越大。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家长会下意识的使用更多的努力,容易让孩子受伤。
打孩子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为什么伤害动物叫虐待,伤害成年人叫大而伤害孩子却叫做管教呢?
不能打,那该怎么办?
“管教“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引导,而引导则意味着指教,当我们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其实忽略了对他们的指教。孩子通过模仿榜样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父母只是孩子在道德品行和同情心方面的导师。
四、为什么暂停活动法不起作用了?
经常被暂停活动的孩子可能会更加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在他们情绪激动的时候,父母还要强迫他们在没有支持和理解的环境下独处,这样容易被当做难以管教的对象,或者被怀疑有多动症,在最坏的情况下,这些儿童可能会做出压抑,内心痛苦的反应,干脆放弃表达或者隐藏情绪,最终演变成幼儿抑郁症。同情是正确育儿的基础。
年幼的孩子不理解暂停活动的意义。滥用暂停法对孩子来说不仅是惩罚,更是孤立,并有可能引发孩子长期的生理反应。孩子在情绪压力下可能理解父母所说的话和要求。
让孩子有冷静和思考的机会。采用谈心的方式,温和且不带惩罚意味,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渐冷静下来,反思他的所作所为,并为他提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孩子可以独立面对世界之前,家长都要给予他正确的指导职业和教导。沟通对于我们引导孩子就关重要。处罚会让我们和孩子疏远,并妨碍我们帮助他们成为独立的人。
五、为什么奖励无法奏效?
追求奖励的孩子往往只想完成最低要求,这样无法起到激励作用或者让人获得满足感。
孩子会为了表扬或者奖励而做事,而不是真的想做。一旦他们无法从别人那里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就会产生失败感。
称赞孩子的潜力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因为父母的言外之意是你现在还不够好。
奖励听话的孩子是一种操控。孩子可以轻而易举的发觉你在试图操控他。
奖励等同于惩罚,只有顺从才能获得奖励,否则就一无所获。
一旦孩子习惯了,通过听话来获得奖励。就会成为狗和骨头的游戏专家,为了取悦我们的努力,而不是获得成就感。
孩子能感觉到您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们的身上。
剥夺孩子的满足感。
要尽情的陶醉于孩子的快乐和成就,而不要去指挥和评判他。爱他,理解他,支持他,就会鼓励孩子去发展他真正的爱好。
六、但孩子耍脾气的时候怎么办?
孩子耍脾气是一种天生的自然的本能。就是想要执着于实现全部的愿望,但是生理和情感的发育超过了他们的沟通能力。来次会觉得没有获得充分的自主权,就会非常生气,却又不会表达不满。耍脾气是一种正常的发育现象。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了表达不满,另一种是为了寻求关注。对于寻求关注的孩子,最好在设定限度之后就马上走开。对于表达不满的孩子,则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同情。无论哪一种类型,都不要和孩子争锋相对,越是试图控制孩子才越会抵制。无条件的爱和关怀才会让孩子真正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