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连绵数天,因此造成的出行不便让大多数人感到厌烦。于我而言,却无大碍,人流量的减少使周遭的环境安静下来,这点我是极喜欢的。晴时享受阳光带来的热度,雨时沉浸在静谧之中,总归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过法,各有各的心境。吾心安宁之时,晴亦是雨,雨亦是晴。
几天前和母亲散步时偶然遇见种三角梅的那对夫妻,我们和他们朝同一方向走着。阿姨看上去比前两年更加瘦削,我不禁想起了他们因意外事故死亡的儿子,想象她承受的难以言说的巨大悲痛,我不由得心生怜悯,但我也只能在这里记录下我的心理活动。人间疾苦不胜枚举,多数时候我们却爱莫能助。
记得前年我常常独自在河边走路,和她碰见过几次。她很愿意和我说话,她会问我研究生是怎么上课的,大城市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等等,我也把我知道的悉数传递给她。当时我还没找到身体的出路……我并没有因此对她的搭话感到不耐烦,我总希望我的友善态度能够给她带来一些慰藉。
他们及其他一些人的经历让我不断领悟到:生死之外,再无大事。进一步而言,如果一个人的境界足够通透,生死也淡然。与此同时,我心中的一些不悦也很快被自己释放出来。
读到一篇细腻的随笔,作者对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感悟很深。从古到今人们的爱恨情仇都从未换过新样式,几乎要等到痛彻心扉才有至高的领悟,我将其定义为“遗憾的升华”。“谁念西风独自凉…”,天气转凉却没有人嘘寒问暖;“无语问添衣”,天人相隔,哪还有惦记你衣服薄不薄;“当时只道是寻常”……看来习以为常的关心也就在一瞬间成为了永远的回忆,猝不及防的哀痛蔓延开来。
这虽是在写夫妻关系,其中蕴含的情与理扩大到任何亲密关系都不为过。我们几乎要与遇到的大多数人道别,无论是自然的还是非自然的分离,唯有在能够有联系的时候懂得珍惜,才会在离开之际感到通达、坦荡。
昨晚我像往常一样到邻居妈妈家坐坐,那是我一天中为数不多的转换空间的时候。昨晚的气氛尤其让我感到欣慰,我意识到叔叔和阿姨之间有一种再怎么互相斗嘴、却总也扯不断的联系。这是一种专属于他们俩的爱情姿态,就像两根相互缠绕、协同工作的电线,时常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或激烈,或平和,或亢进,或舒缓,总是在彼此熟悉的节奏中你进我退,默契地形成持久的平衡。
他们营造的氛围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治愈,有一种久违的“家”的感觉。我和父母长久以来习惯于各干各的事,鲜有机会坐在沙发上嬉笑攀谈,等我慢慢长大了也不再想和他们追寻那样理想的感觉。如果没有遭遇身体的变故,依照我对成就的热切追求,我也很难有机会体会到这些平凡的、真实的人情冷暖。
我不知道以前失去的东西是不是会以某种形式重新归来,如果真是那样,我应时常感念上天的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