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回老家,开车从街上过,都要把车速放慢,因为路上有积水,怕溅到路人,要知道,这路人可都是左邻右舍,甚至是叔伯婶娘。
村里的街,包括每条小胡同都是水泥路,可惜的是没有下水道。所以,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顺着路流了出来,这就导致,晴天的时候街上也是湿漉漉的,下雨天就更别提了。所以一进村里这道街,开车我都是晃悠着走。
周六我开车照例去市场买菜,因为周五下班后记着向回赶,再加上天也太晚,没地方买菜,所以我都是第二天再去买菜,也能征求一下父母想吃点什么。一出胡同口,前面就有一辆三轮车晃晃悠悠的向前走。因街道的宽度错不开车,我也不好意思鸣笛,再看,前面开三轮的原来是三大爷家的孙子,拉着他妈妈不知道要去干什么。这孩子十二三岁的样子,竟然敢开电动三轮了,我更不敢鸣笛,怕惊着了他。我也晃悠着走吧!
买菜回来,一进村里的大街,前面又一三轮车。定睛一看,开车的是一个远门的大娘,耳背,坐车的是她的妯娌,两个孤寡老人。别说我不鸣笛,就算鸣笛也无用啊——听不见!那我还是晃悠着走吧!
开着车也不闲着,窗户拉个全开,沿街就开始打招呼了:“嫂子,忙啥呢?”“嫂子咋没去地里掰玉米啊?”………由于我们在村里的辈分高,叫嫂子的居多。她们当然也很热情的回应我:“什么时候来的呀,妹妹?”“又买菜去,妹妹?”这就是乡里乡亲,你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才是你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因为这里的人你都认识,她们也都认识你,你们彼此可以打招呼!这种感觉真好!这让你从来不会想到因车子行驶的慢而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