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孩子会动手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没办法把他的怒气完整地告诉别人,让别人理解到。孩子需要帮忙,而父母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所以他们就会把怒气都发泄在爸爸妈妈的身上。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帮助他们学会完整地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这里有一个方法,就是用“我”代替“你”的方法:
比如,在孩子生气的时候,父母不要急着去指责“你打人是不对的”,而是要说“我知道你很生气才会扔东西”,“我知道你很难过才会打人”等等,当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是从“我”出发的,就更容易给孩子一个暗示,让孩子愿意倾听我们的话语,而不是从自己的情绪出发抗拒我们的教导,他知道有人可以站在他的立场去想问题,这时他也会比较迅速地冷静下来。
2.不要用自己的情绪再去影响孩子,渲染他的情绪。其实孩子在打人的当下往往是没有安全感的,而且很可能他们也在为自己没能控制好情绪而焦虑,如果这时候父母很情绪化甚至更大声地指责孩子“怎么能打人呢?打人的是坏孩子!”这种情绪的“控制”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学到了父母的情绪失控,可能反而会用大声哭泣、吼叫等方式学着来“控制”父母。
3.父母要学会温和且不慌张地帮助孩子冷静下来,不要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也不要表现出你在生气,而是要平静地引导孩子冷静下来,为孩子做要给正向处理情绪问题的榜样。
4.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步骤至关重要,很多父母都是用错了步骤才导致不良后果。孩子情绪渐渐平复后,要用坚定的态度与孩子沟通,首先告诉孩子在生气的时候什么是可以做的(切记:不是先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比如告诉孩子可以把纸团成一团,然后用力丢掉;可以多喝点水来给自己时间思考;也可以叫爸爸妈妈过来告诉他们你需要帮忙等等。当父母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往往变得更冷静,因为他发现自己有所选择,也有解决的办法。而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不可以做什么,孩子只会关闭耳朵不去听。
5. 孩子在8岁前大脑发育还没有完成,所以会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引一定要等孩子完全平静后进行。也不要抱着“过去了就不提”、“孩子长大了就好了”的侥幸心理,而是要认真和孩子聊一聊在生气的时候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跟孩子说“没关系,爸爸妈妈也和你一样会冲动,所以你不用担心,当我们知道怎么处理冲动之后就不会有问题了”,因为只有在孩子平静之后,他才能真正开始思考和分析问题,也更能接受父母的指引。
6.平常就要进行情绪演练,大脑才会自我控制。当父母产生不好情绪的时候,我们是如何排解掉的?这种经验都可以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效地锻炼他们的同理心,孩子会满满学着父母地方法和样子来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这也是EQ后天形成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