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适应新工作,不如说是重操旧业。现场直播视频拍摄是我实习期间的主业,放下一年多了,在此再次相见,五味杂陈。
回到视频组的我,必须马上熟悉剧场表演的拍摄流程。拍摄手法程序化,死板僵化的程度很深,基本无法改变,从而导致操作人员思维僵化。初到视频组,重新开始,最让我头疼就是程序化拍摄,我总记不住,频繁出错,一方面心里不好受,另方面一同工作的同事吐槽埋怨。为了记住流程,不断观看同事操作,还把现场过程用手机记录,闲的时候独自重复回看,直至能够熟练。
视频组工作的主要场地在白鲸和海豚剧场,白鲸剧场表演需要三个摄像岗位,一个负责切播,其他分别负责一二号机。一号机位主要负责现场大景别,二号机负责近景拍摄和选上台互动观众。而海豚剧场只需要2名摄像,分别负责摄像、选互动观众和切播台操作。观看再多也比不上现场实际操作,果然这一天来了。我首先在白鲸剧场一号机位进行实际操作,第一场的时候很是紧张,手颤抖得厉害,不是镜头压得太低,就是对于下一个拍摄目标忘记。归根到底是对拍摄流程不熟悉,才会不知所措。切播台同事一开始耐心指导,重复发错却直接在内通里面大声斥责,毫无情面可讲。
在一个月的重复拍摄中,除了逐步熟练拍摄流程以外,收获最多的就是视频组同事在拍摄手法上的指导纠正以及舞台监督的包容。可是,我熟悉流程的速度确实慢的惊人,到后来共事同事更是一脸嫌弃,我只好忍耐,技不如人,毫无反驳理由。说到技术活,二号机位拍摄确实如此,特别是在选互动观众环节。学习二号机拍摄的我更加频频不得要领,上至主持人,下至同组同事,都失望了。选观众环节在白鲸表演正式开始之前,尤其重要,失误的话,不仅影响剧场现场氛围,而且导致主持人的情绪变化从而干扰后面的主持把控。在操控二号机的日子里面,提心吊胆是常态,假装淡定也只是假装,终究还是露馅。每每轮到我拍摄二号机,尚未下去心情紧张已在。一次演出,我负责二号机,在选观众环节,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互动观众,一直摇晃的镜头却在主持人叫停的时候还没明确目标,遇上如此情况,舞台监督顿时在内通里面大声喊叫,现场主持人脸色瞬间变得严肃,第二次选观众的时候他悄悄走近我,命令我选观众要果断迅速。后面尽管顺利完成,可有一次失误,已经严重影响现场演出效果。
剧场选互动观众的要求各不同,白鲸剧场需要选四名必须包括一名成年男子组成的观众,而海豚剧场选三名必须包括一个小孩子组成的观众。两大剧场选择的观众共同要求是不能太小太年长,现场积极热情,加上年轻漂亮最妙。这些不成文标准,一方面是满足现场互动需要,另一面是满足某些人自私的个人需要。
现场选互动观众环节出错是一次演出事故,真的很严重,但是出于我初来乍到,暂时没上报。我不断努力在选观众环节上熟练操作,但入职以来一直对它的恐惧,却无法从心理上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