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语文课上,是在中学还是在小学语文课上听到的就记不得了。印象中堂吉诃德是一个会去和风车打架的疯骑士,其它的就不知道了,也一直没有想过去看看这个疯骑士的故事。
今天一边编着我的手链一边听着一个视频节目,节目里说堂吉诃德家本来是一个乡下的落魄贵族,家里经济状况只能说不愁吃穿算不得多富有。堂吉诃德从小就是在这样一个世袭家庭里长大,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看骑士小说,和我小时候喜欢看武侠小说一样一直幻想着自己就是小说里的大侠。
就在堂吉诃德五十岁的时候突然决定要做自己,要成为一名伟大的骑士,于是他就走上了一条骑士的道路,闹出了无数的笑话,成功让自己成了一名疯骑士。
在我的想象中堂吉诃德的年纪应该不可能是一个老年人,怎么着只少也是一个中年人吧!一个老年人怎么会在快要去见上帝的年纪再去从头开始做一个骑士呢?
我联想到我自己从小就被灌输,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单位要听领导的话。好像这样生活也没有什么问题,长辈们也这样过了一辈子,看上去也没有什么问题。可为什么我总是感到悲伤呢?
每次看到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们,仗剑行走江湖的那种快意恩仇总是兴奋不已。可每每想要摆脱听话的生活,做自己的时候总是发现一个问题,自己到是什么样子的呢?或者说我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呢?
堂吉诃德在五十岁高龄之时从头开始,成功的把自己塑造成了大家心中的疯骑士。虽然是疯骑士可也是骑士啊!他想成为的不就是骑士吗?
可我呢?我想要塑造一个什么的自己呢?突然发现做自己最难的不是怎么做,而是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脑子里一面茫然,从小都是听别人的话做事,想象别人写的书中的角色的生活,真的好像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子。
生活工作中都有很多的计划,都是自己定的,可是等到完成后发现好像又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每每对他人评头论足时都说得头头是道,一回到自己身上就一片茫然。
写小说最难的就是塑造人物,要一直从那个人物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去理解他的心理变化,这完全就是在精神上从新创造一个活人出来。很多写小说的作家都会说,写着写着就不是作者在写了,而是角色演作者用文字记录下来,因为角色已经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既然可以在脑中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可不可以在现实中用同样的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呢?
仔细想想做自己先从塑造自己开始。先给自己选一个榜样,比如堂吉诃德就是选定了骑士榜样,然后做事说话和思考方式都学骑士的方式来,最后他就成功的成为了一位骑士。
如果我想成为一位作家,那就学习作家的做事说话和思考方式。慢慢的我是不是也就可以成为一位作家了。
做自己其实不是从做开始,应该是从塑造开始。只有这样才不会茫然没有方向,不然好像做了很多事,花了很多时间转了很大一圈回来才发现什么也没有变,还是一片茫然。
加油,塑造一个全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