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回到家陪孩子玩了一会儿,因为孩子第二天要穿校服,我准备把他弄脏的校服裤子洗一下,就让孩子自己玩一会儿。孩子说你洗完了陪我玩,我说好。等我洗完后,发现孩子正在专心的玩乐高,于是就拿出了导师班的笔记开始抄写。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孩子围着我转了一圈,然后拿着自己的笔和卷子回房间了。我心里想;这是要主动写作业了?没过一会儿,孩子拉着脑袋躺在沙发上,我问:咋了孩儿。孩子说;头疼。我说:你过来,妈妈给你揉揉。一会儿你洗漱一下去睡觉,好好休息吧。孩子说:我作业还没写完呢。我说:身体比较重要,先睡觉吧。这时候他爸爸也过来问咋了,了解了情况后,他爸爸说;白天学习太累了,今天早点休息吧。孩子说:我还想玩呢。我和他爸爸都说:头疼了得早点休息。孩子说:那我想和爸爸一起去洗澡,洗完澡了睡觉。先生答应了。孩子说:妈妈,你明天早上六点喊我起床写做作业啊。我说:好。
俩人洗漱完后,我去孩子屋里取东西,发现孩子在写作业。我问:咋不睡觉呢?孩子爸爸说:他怕明天早上写不完,先写一部分。我想到了院长讲的:其实孩子心里是有作业的事情的,他知道作业是不得不写的,所以家长不用因为这个事情着急,你着急了,他就不着急了。
今天早上六点准时喊孩子,孩子在床上不想起。我也不管他,自顾自的去厨房准备早餐。不一会听到孩子起床,过去一看在写作业。看到我说:妈妈,我想睡觉。我说:那要不睡吧。孩子叹了口气,开始写。过了一会儿自己去睡觉了。孩子爸爸问我:他作业写完了吗?我说:应该没有。然后我和他爸爸不再讨论这个事情。
整个过程其实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我上小学的时候也超级不爱写作业。每天早上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老师检查作业,也因此早上不想上学,因为老师是真的会体罚不写作业的同学。当时我的 母亲是恨铁不成钢的批评。有时候放学后会玩很晚才回家,然后大半夜在那里补作业,我的母亲自始至终也是不断的批评我。我一边烦着作业,一边烦着妈妈的批评。我从小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喜欢疯着玩最怕束缚。我的母亲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别人前面,也因此情绪总是波动很大。父亲为了生计常年不在家,虽然父亲一旦在家总会承担所有的家务,照顾母亲照顾我们。但常年不在家的日子里,地里的农活,家里又有三个不懂事的孩子,生活的琐碎让我的母亲很容易生气。但是她却把我们照顾的很好,我一直觉得我比当年同龄的孩子幸福很多。母亲会一日三餐精心准备,我们想要的东西她也尽力满足。记得五年级的时候看了古装电视后我特别想要一把类似的古琴,母亲答应我考了前三名就给买。后来我考到前三名,她和父亲专门到市里给我买了一把电子琴。这对九几年农村的孩子来说是相当奢侈的东西。她会尽力的打扮我们,让我和妹妹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当时农村流行的衣服和鞋子,我和妹妹弟弟基本都有。现在母亲说起来,总会说:你们姐弟三个从小都没有受过苦。父亲和母亲还很会照顾孩子的面子,从没在外人面前批评过我们。为了让我们有个好的出路,父亲和 母亲尽了他们全力,把我们转学到县城 。回想整个过程,也真正是从那时起我不复以前的开朗,变得沉默寡言。环境的巨大变化,农村和县城的学习内容有很大不同,以往的骄傲不复存在,整个初中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中考的出成绩可想而知,母亲和父亲觉得丢人,因为他们顶着全村人的嘲笑来了县城,最后的结果却是这样的。中考后的整个暑假,我们家里都在争吵中度过。感谢我的父母最终没有放弃我,拿了高额的费用,找了很多人最终让我进入了高中。而这个成为我生命的 转折点。进入高中后,我心无旁骛的学习,一点点的学,一点一点的补自己的不足,夜里哭过多少回,满日记本都是为自己打气的话,我怕自己撑不住愧对父母的期望。所幸,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拿到了一本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心里是释然,我感觉可以跟父母交差了。至于后来的读研工作,所有都是顺理成章。可我却忘了思考:我到底应该过什么样的人生?我到底怎么才算爱自己?后来的婚姻和孩子,一切都在规划之外。人生确实会有很多的遗憾,我会常常回头望然后痛苦着。院长说:一切还在痛苦中无法自拔的人都是没有未来的人。
我的父母给了我两次生命,一次是让我出生,第二次是上高中。最近董宇辉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大家都在说原生家庭限制了他,可是很少有人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骨子里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做着类似父母的行为和语言。有时候看着出色的别人,心里会怪原生家庭。但仔细想,他们已经给了我们他们所能给的一切。二十年前看原生家庭,二十年后要看自己了。院长讲人的一生要有良师益友,我的人生中缺少一个人生导师。当我觉得人生 陷入泥淖无法自拔的时候,上天给我送来了奋赢姐,然后就是跟着院长学习。一切都是刚刚好,不是吗?
过去的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如梦一场。大梦初醒,方觉白活一场。而我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又要怎么让他有一个少些遗憾的人生。近来反思我跟孩子的相处过程,发现我完美的复制了母亲的模式:一边溺爱 孩子无微不至,一边高标准的要求孩子。尤其是作业问题,简直是我们家不能提的忌讳。打孩子,言语刺激孩子,在我家都是常态。有时候我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会突然发现这些话是我母亲曾对我讲过的。听了很多不上学的孩子案例,母亲总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可她忘了小时候我曾经也要离家出走,为此还给她和父亲写了一封长长的告别信。当然因为年纪小,最终没有成行,我背着小包袱无处可去最后又回到了家。当她和父亲看到信的时候,又把我批评一顿。有一次奋赢姐说我对人的疏离带着不想靠近的冷漠,不是不想靠近是因为不知如何靠近。我对别人没有太多的好奇心,在自己的世界里呆着感觉很舒服。整个高中我都是一个人,靠着自我幻想过完了那个枯燥的、压力满满的日子。我已不知道如何融入热闹的人群,这有时候让我很痛苦。有一次听院长讲课说到一个女生回到家里跟母亲一起睡觉,当她冰凉的脚碰到母亲的那一刻,母亲迅速的抽离让她很受伤。我就想到我大学第一个寒假放假,当考完最后一门考试,我兴奋的给母亲打电话说:我放假了,我马上就要回家了。电话那头母亲平淡的语气让我心里很失落,那种失落的感觉现在还能感受到。我想我给孩子的感觉应该也是一样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却没有爱的流动。孩子原生家庭的模式和我的原生家庭模式是一样的,焦虑的母亲和缺失的父亲。幸运的是我和先生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近来也是一有时间都陪着孩子玩。我发现我和先生一起逗他玩的时候,儿子特别开心,他似乎特别享受跟他打闹的过程。我和先生都特别心疼孩子,未来的日子还有很长,可是孩子属于我们的 时间却不多了。看着甘肃灾区的孩子们,还有什么想不明白放不下的,孩子能够健康长大已是上天最大的恩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