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自己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三毛说过一句话,你对我的百般解读,呈现的都是你自己,万分之一的我都不是。
你心里有什么,你便会看到什么;你心里有什么,便会听到什么,其实一个觉照的人,外面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镜子,你看着他生气,这个镜子立起来了,你看到了生气的自己。
这种反应心理学上叫映射。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行为让我们不舒服时,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引发了我们的防御机制,让我们心里升起了“分别心”,这们认为他的行为不好,让我不舒服,让我厌恶了,我要远离,我要批评,我要对抗。实际上,我们所有的反应都是自我防御机制在主导。
利害的人总能看到别人身上的好;不利害的人,总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不好。
成长的路径是把不顺眼的人看顺眼,把接受不了的事按受了,把不允许的事允许了,就能够关注当下,就能够不会对过去的事情而懊悔,不会对未来的事情恐惧,不会对现在的事情不满,这才是真正的觉醒。
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认清自己,又接纳一切好坏,还要做到边界分明,有能力的善良,努力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