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智光。烛照太虚。独此真阳。永劫长存。
手不妄动。足不轻行。目不外视。耳不他听。
口绝闲言。心无妄想。自朝至暮。洗心涤虑。
无牵无挂。更远累害。制外养中。退藏于密。
惟慎幽独。时时内观。刻刻返照。不离方寸。
惺惺常存。守之不败。寂而长照。照而常寂。
绵绵密密。不二不息。对境无心。遇物不染。
常应常静。无文无武。动观自在。静养中和。
精神内蕴。怡养谷神。积至久久。诚至明生。
了了常明。如如自在。纯乎以正。默默合天。
——《太上心印经》
《太上心印经》为修道之人常诵之经典,此经虽然短小,但浓缩了道家智慧的精华。现以视角学之究竟超越智慧视角解析之,仅供朋友们参考。
太上,即至高无上,即究竟超越。太上,即至高无上、究竟超越的超级视角。
智光,智,即超越视角之智慧本体,光,即超越视角之智慧妙用,即超越智慧之观照。
烛照,集中、专注、精一地观照、照耀。
太虚,此为浑然一体之太虚,不分主客。此为超级视角所观之境界——超级视角本身本体之“相”,无边无际的“太虚”之相。
独此,此是独一、真一、唯一,再无其他。一切唯是超级视角自身本体,别无其他。
真阳,真者,生命之真相,生命之真性,生命之真我,生命之真面。阳者,灵明,灵动,鲜活,生机无限,潜藏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超级视角并不仅仅是如“太虚”一样空寂、寂静的,同是也是灵明、灵动、鲜活、生机无限的,可以化现一切世界,一切现象。
永劫,即永恒,超级视角其实是超越时间相的,但一般人难以理解,遂以永劫来比喻、象征。
常存,超级视角是一种离于生灭来去的超越之存在,永恒常存,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动不摇。
太上智光。烛照太虚。独此真阳。永劫长存。
——安住于超级视角,自观自照,自明自觉,自修自证。此即是“太上心印”之核心精髓。
其实,核心要点在这短短四句话中已经全部说完了。后面所说,皆是注解、补充而已。
心、印,其实皆是超级视角本身。
“太上心印经”,至高无上的心印智慧、大道心法、修道之路,究竟而言,其实皆是超级视角本身,别无其他。
道,是道家文化最核心的概念。什么是道?从视角学的角度来看,道,即是究竟超越的超级视角及其无穷无尽、无限鲜活的智慧妙用。
修道,就是将生命中潜藏着的究竟超越的超级视角给修出来,并让它生起妙用,成为我们生命的主宰。
如何修?主要分为两种方法:
其中一种就是《太上心印经》所说:太上智光。烛照太虚。独此真阳。永劫长存。
也就是抓住核心,直指本源,时时处处皆不离超级视角。
另一种方法就是《道德经》中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不断地剥离对各种“境”(视界-世界)的缠缚、沉迷,不断超越自己的视角,回归于“虚、静”(致虚极,守静笃),在虚静中观照虚静,在观照中反观自照,直到“太上智光”赤裸呈现出来。其间过程,可参阅《清净经》所述。
当见到“太上智光”之后,就可以按照《太上心印经》所说进行修行。
《道德经》《清净经》《太上心印经》分别代表了不同修道阶段所需要学习的方法和智慧。其中《道德经》贯穿全程,但偏重于基础和入门阶段的理论和实修指导,《清净经》是在《道德经》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的实修指导,《太上心印经》则是在“见道”之后依道体而修的实修指导。
这个过程相当于寻找超级视角、发现超级视角、安住并应用超级视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