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牵无挂。更远累害。制外养中。退藏于密。
惟慎幽独。时时内观。刻刻返照。不离方寸。
——《太上心印经》
在观照寂静的时候,随着观照的深入和定力的增长,整个生命状态慢慢地就会发生一种转变。
开始的时候,是【你】在观照【寂静】,寂静似乎是一个“客体”。随着定力的增长,慢慢地,【你】融入到了【寂静】之中。虽然还会时不时地从【寂静】中分离出来,但觉察到之后,很快就会让自己回到【寂静】中。当这样安住于寂静中的时候,寂静就不再是“客体”,而变成了主体。相反,原来自己所认为的那个“我”,反而变得更像是“客体”。因为,【寂静】是更深入的,不动不摇的,而【我】这种认识却依赖于念头。每当心中念头生起的时候,“我”就比较明显,当念头消散,只是一片寂静的时候,“我”就消融了,变成了“无我”。当这一点越来越清晰地被体悟清楚和明白的时候,对“我”的执著就会像茧被破开了一样,“我”就变成了一个“壳”,也像是一个标签,也像是一个“脸谱”,总之不再像之前那样地真实、扎实、无可置疑。
当这种观照继续深入,就会发现,生命只是一个寂静的觉,没有形象,没有实体,没有实质,无法形容,无法定义,却如此鲜活。
当真真切切地看清,生命本身真的不具有【实体】【实质】的时候,关于生命,关于世界,整体性的认知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认为无比真实的一切,突然间全部失去了【真实之根】,变得不再真实。
这期间,首先可能发生的认识,是将原有一切的【真实】全部推向【虚无】,因为在二元对立的顽固思维模式下,不真实即是虚无。如果不能及时地阻止这种错误的认识,那么就可能掉进虚无主义的泥潭,彻底否认一切价值和意义。这在佛教中被称为【偏空难】。
而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认识上的偏颇,这时就来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点——彻底打破二元思维模式。要彻底打破二元思维模式,需要深入地体悟到,当【真实】不再真实的时候,【虚无】也不再真实!或者说,【虚无】也不再虚无!
太极智慧对于这种体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阴和阳从来就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既相对而成立,又在运动中相互转化,是圆融的对立统一。
真实和虚无,也是一对阴阳,真实中有虚无,虚无中有真实!所以真实并非只是真实本身,虚无亦并非只是虚无本身。它们只是更深维度之真相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所以,哪里有真正的真实呢?没有。哪里有真正的虚无呢?同样没有。
生死也是如此。生之中有死,死之中有生。生死同样是更深维度之真相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当这些影响我们观念最底层的东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我们对于整个世界和生命的认知怎么会不发生变化呢?
对寂静的深入观照和体悟,“我”这一顽固观念的消解,“真实”与“虚无”、“生”与“死”这些基本概念的消解与重构,将使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会突然发现,一切皆不可定义,一切亦没有确切的定义,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去定义,亦不需要去定义。
你还会发现,正是定义构成了生命的牢笼。而定义,是大脑思维的基础,失去了定义,大脑就无法清晰地做出逻辑思考。
而心,正是一个“鲜活的”、“不定义”的世界。
当心永远安住在自身“鲜活的”“不定义”的本然状态时,心也就同时解脱了对于一切境的缠缚。
对此深入地体会,深入地体悟,结合对自心寂静本体的观照和体悟,就会发现一个无比特异的“太上智光”的本体境界赤裸呈现出来——
太上智光。烛照太虚。独此真阳。永劫长存。
圣人们所留下的“开示”,此刻就只是对自己以及所有一切生命根本真相的最直接、最质朴的描述,没有任何的神奇、神秘之处。
这种鲜活的、不定义的智慧境界、生命境界,因其究竟超越,究竟自由,所以在视角学中将其称之为超级视角。
在“太上智光”(超级视角)在我们的生命中显现出来之后,就要守住它,保护它,不断强化它,稳固它。
上一篇中的8句话,和这一篇中的8句话,就是如何守护它的要点。
在见到它之前,则这些皆可视为观照寂静的要点。
无牵无挂。始终安住于超级视角,对于各种各样“视界-世界”(人事物),不生牵挂。有事做事,无事放下。
更远累害。如果被境界所牵,沉迷在境界之中,即是累害。这样只会加重沉迷的习气,不利于觉醒。因此需要念起即觉,觉即无咎。
制外养中。精神内收,制心一处,不攀援外境,亦不攀援内境。安守寂静,安住于超越视角本身,温养中和。中,即是鲜活的、不定义的智慧之心。中和,即宁静、寂静、清净、清明、和谐,鲜活,不定义,不局限,无攀援,无执著。
退藏于密。密,即是太上智光,即是超级视角,即是寂静离相之心,即是究竟超越之观照。收摄精神,安守寂静,观照寂静,密密行持。
惟慎幽独。专一专注、细心绵密、寂静幽深、卓然独立。这些皆是对安守寂静或安住太上智光时其状态的描述,也是实修训练的要点。
时时内观。这种训练是不分时间地点的,需要时时进行训练,将心收回到自己的内在,安住寂静,观照寂静,安住自心,观照自心。
刻刻返照。返照,不仅有对寂静的观照,对自心的观照,还有对观照的观照。
不离方寸。始终不离寂静,不离自心,不离内观,不离返照。
在如是训练的过程中,视角的升华和超越是一步步不断深化的。
所谓的悟,其实即是打开新的视角。所谓的修,就是用新的视角代替旧的视角。
所以悟与修是相互增益的,在修中悟,在悟中修,如果修了很久,看待世界和生命的视角却没有本质上的转变,那么这样的修就没有真实的意义。
根据视角学法则,新的视角打开的是新的世界。修行,就是不断打开新的视角,不断打开新的世界。直到打开究竟超越的超级视角,并让超级视角成为生命的主宰,以超级视角的智慧去生活。所以也可以说,超级视角是一种生命状态,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某种视角。
《太上心印经》所写的内容,就是这样的一种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
您是否向往这种生命状态,向往这种生活方式呢?如果是的话,欢迎一起来共同学习,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