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平
王安石有首叫《元日》的著名绝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取材于民间过春节的代表性习俗:点爆竹,饮屠苏,换新桃符......整个画面充满了老百姓年节的生活气息和欢乐气氛。
燃爆竹和换桃符很好理解,这饮屠苏,到底饮的是什么呢?其实,多读几首古人留下的诗词,便知一二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看出来了吧?屠苏,肯定是古人过节喝的一种酒。
那么,春节喝的酒为何叫屠苏呢?唐朝人韩鄂在《岁华纪丽》里提到过这种酒的来历:
屠苏,原本是一间草庵的名字,从前有个神秘的人住在屠苏庵里,每逢除夕夜就会拿出一些草药分给邻居们,他告诉邻居们把草药装进布囊,泡在水中,正月初一把水倒进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大伙尝试后觉得这药酒果然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猜测送药的人很可能是位神医。因神秘人不愿透露姓名,大家干脆就管这种药酒叫“屠苏酒”了。
后来,春节饮屠苏酒就成为了习俗,只是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药材的配方略有区别而已。总之,古人的新春专用酒是一种保健药酒,新岁到来,全家大小人都手捧一杯屠苏酒,既活跃了过年的气氛,又能预防疾病,真是一举两得了。
没错,不是我有笔误,这屠苏酒确实是大人小孩都喝的。说到大人小孩饮屠苏,谁先喝谁后喝还很有讲究呢。
大家知道,咱们中国人有尊老的传统,体现在饮酒风俗上,通常是老者先饮。可是,饮屠苏酒的次序却不是老者先了,恰好相反,这屠苏酒要从家里年纪最小的成员开始,依次举杯,一直喝到最年长的成员结束,这是为什么呢?
晋朝有个叫董勋的人做过解释:“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就是说小孩子过年又长了一岁,众人为了表达祝贺就让他先饮;老年人过年就意味着生命又少了一岁,所以晚一些饮酒,仿佛可以拖延一点儿时间,好把老去的节奏放缓一些。
这种由小到老的独特饮酒顺序,是不是很容易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呢?所以,有不少古人写的诗提到过这事,从他们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年龄过年饮酒的不同心境。
先看年轻人饮屠苏酒,唐代诗人裴夷直意气风发地说:“自知年几偏应少,先把屠苏不让春!”你看,他晓得自己年龄偏小,便当仁不让先举杯了。
再看两鬓斑白的唐代诗人顾况,他可就没有年轻人的豪情了,他感慨道:“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意思是说,我这把年岁了,连照镜子都觉得羞愧,至于屠苏酒,还是让年轻人先饮吧。
如果是年岁相仿的两个人饮酒,该谁先喝呢?白居易和刘禹锡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俩是同年出生的,在大年初一一起喝酒,于是就相互谦让起来了。白居易诗问:“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刘禹锡诗答:“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意思是说虽说咱俩同岁,这酒还请你先喝吧,翩翩风度背后似乎在说,扮嫩的机会就让给你吧。
如果大年初一很孤单,只有一个人饮酒,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苏东坡就曾经在常州度过一个无人陪伴的除夕,他守着残灯一盏,虽寒冷寂寞,却写下了“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这样豪迈的句子。
是啊,事业的愁苦、生活的穷困,这些都诗可以磨炼意志的,只要身体健康、心态乐观,就算年老了,又有什么可哀伤的呢?待到他年团聚时,我不怕做那个最后举杯饮屠苏酒的老头子。
瞧瞧吧,同样是过年饮酒,古人绝不是狂轰滥饮、一醉方休,他们饮的是保健药酒,且有礼有节,在每一口酒中细细品味岁月流淌,体会生命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