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陪学生们晨读经典第一百五十六天,“有些东西不是你努力就能获取的,比如说,机遇,可是像机遇这种东西,如果你不努力,那肯定是守不住的!”今天早到即学的同学是:5:27张栩阳,5:28孟家乐,5:32赵雨露,5:33张云龙、郑好,5:34李博统、张翱瀚,5:35董文浩、苗嘉赫。
“请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三分钟热度。每一个你羡慕的收获,都是努力用心拼来的。相信人生不会亏待你,你吃的苦,你受的累,你掉进的坑,你走错的路,都会练就独一无二成熟坚强感恩的你。”作为成年人、过来人,深深懂得这段话的涵义,但如何让学生懂得,让孩子懂得,远远比自己懂得要重要的多。
作为初三的班主任,维持班级纪律、管理宿舍卫生,真不该是浪费时间的范围所在。但就有那么极个别孩子让你费尽心思地去维护,也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室里的卫生好像每次进教室都能被我挑出问题,宿舍基本上每天都有扣分现象。今晚课间到教室,看到了最头疼的一面,六个男生在大吵大闹,原来是在压堆玩,最下面的那个男生是躺在凳子上的。
看到这个场面我立刻就发脾气了,让他们几个跟着我来到办公室进行教育。又专门整理了违纪档案,还让他们联系了家长来陪读半天。这样的场面本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一笑而过,可我做不到!中考在即,我宁可让他们“当年恨”不让他们“恨当年”!其实他们几个都知道我对他们的心意,只是自己管不住自己,也真是难为他们了。而他们也只是一个缩影!
“学校文明监督岗”是前些年创办的活动,最前身是“伊河小雷锋”,后来演变为“文明监督岗”。期间做了不少工作,对学校的文明建设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自从疫情影响,加上初三的时间紧张,已经搁置了一年时间。在这一年时间里,我眼看着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在滋长,心中不时地自责,也在默默策划着。终于,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初步形成了活动方案。今天上午又整理了活动示意图,算是大功一件吧!
根据初高中的时间问题,安排在了今天下午18:00举行“文明监督岗”培训会,相关班级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参加学习。初三、高三都是冲刺阶段,不能浪费他们的时间,所以这次活动安排的是其他年级。很多都是没有经验的,从头培养又有何妨?比起以前的培养真的难了很多,计划的时间远远跟不上,没办法一直持续到晚自习。
在阶梯教室讲解理论,然后模拟,最后才把他们拉到校园里现场踩点,地方实在太大,我是只能小跑前行。踩点后安排他们分组参加活动,然后分发“文明监督岗”服装,临时挑选初中的团干部,因为她们都还是“少先队员”,参加活动比较少,只能凭第一印象来暂时指定了,希望明天不要让我失望。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特别想向同事们倡议:“伊河是我家,美丽靠大家”,我们每一位同事都有义务和责任去教育和引导孩子们保护环境,“美丽”我们的伊河!我们每一位家人看到任何一种不文明行为,都有义务即刻制止。大家一起行动,相信力度一定会特别大!用不了多久,孩子们就会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只有“美丽伊河”,才会“人人美丽”!曾经我自己多次以身作则,弯腰捡拾垃圾,后来我开始为次而感到悲哀!因为,我越来越感觉到“校园里最美的风景不是弯腰捡拾垃圾,而是校园里没有一片垃圾可捡!”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伊河校园才是最美丽的!这种愿景相信一定会成为现实的。
“美丽伊河”还表现在“言行举止”上,当下的孩子们说脏话有时候好像已经形成了顺其自然,甚至是不以为然,而且这竟然是个大环境如此,并非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个例。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也是允许犯错的地方,更是改造自己的好地方。为此,我也想向伊河家人们倡议:向学生们传递语言美的魅力,引导拒绝脏话的文明。到底如何能够实现呢?我想依然需要全体师生共同的努力!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才会实现“美丽伊河,人人美丽”的理想境界!
今天学习的第一篇文章是《远离人们生活的大学,路在何方?》,当今,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人与人的交往和各种观点的碰撞中,社会成为新思想和新文化产生的基地,各种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层不不穷。大学一定要走向社会,走近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在人民的需要中迸发生命力。否则,自我封闭的结果,就是逐渐地被淘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的时候,殊不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学习的第二篇文章是《考上大学一切就都好了吗?》,大学绝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相反,大学的生活应该更严谨、更辛苦、更有压力。读大学如果没有学到真本事,毕业后无法立足,更是严苛的考验。如果说高中学不好,还可以复读加以缓冲;而大学已经没有这个机会。家长和高中学校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懂得终生都需要奋斗,绝不是一劳永逸。告诉他们读大学不过是人生的又一次远航,而且远离家长和老师的管束之后,大学期间要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如果不严肃对待,恐怕代价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