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膝盖疼得厉害,据说是走路不得不依靠工具。母亲先前已经带她看过医生了,怕是没效,母亲没有办法又忙于工作,外地的姨妈连夜回家照顾外婆。本来我对于生育不偏向于任何观点,但这件事让我不得不思考子女存在的意义。
虽然听说现代社会“养儿防老”的观点已经不兴,在短视频等社交媒体上普遍散布着结婚生育的坏处,不少人特别是女性渐渐认可不婚不育的观点。也许部分人认为这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再依附于丈夫子女,但客观事实却是人总有年老体衰的时候,如若老人行动不便又没有亲人可以依附,那又该如何?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将我家的情况简单说一下。上世纪80年代,母亲还是十多岁小姑娘的时候,外公因为肺结核去世,留下孤儿寡母四口人。外婆性格强势,做事雷厉风行,偏执己见,发生矛盾则冷脸相对;舅舅不善言辞,行事鲁莽冲动,年轻时因斗殴劳改多年,这直接导致表姐与他父女关系不佳;姨妈早年辍学经商,做事干练麻利,处世圆滑,具备一股商人的机灵劲;母亲善良本分,虽然这是她常说的性格软弱,但在我看来这是宝贵的品质,母亲拥有极强的意志力,含辛茹苦抚养我俩长大成人。总之,因为性格不和以及一些变故,外婆与舅舅关系破裂,姨妈一直在外从商,母亲离异后在娘家居住。
外婆每每生病,在家的母亲不得不担负起照顾外婆的责任,以前我俩在本市读书,母亲走不开时我们便回家,但如今我俩都已跨大半个中国求学深造,路程遥远,无可奈何。舅舅和姨妈外出工作,外婆没人照管,我可怜善良的母亲一辈子都没离开过那个家,她其实曾幻想过外出成就一番事业的。
这次外婆突然患骨髓炎,除了母亲带她前往医院,就是联系姨妈照顾外婆,没有任何人通知舅舅,反正通知了也无济于事,母子关系破裂下还能盼着他回来吗?况且舅舅一向偏执现又自顾不暇。舅舅与家里的联系维持多是依靠我俩,我俩就是这个家的纽带。所以从此处看来,首先无论生育的对错,是否女儿更能在关键时候尽一份力?当然这只针对我家的情况,换一个角度,这无谓男女,可能是人与人的道德感与价值观不同罢了。
另外,谈及子女,先设想没有子女的情况。外婆不识字不说,腿脚还不便,在如今这个智能化时代,医院流程简便年轻人的同时却又复杂了老年人。如果没有子女,外婆得自行打车、挂号就诊,要不就恳求别人的帮助,或者是在家忍受病痛的折磨。有人说,花钱请人,但前提是你有足够的钱并且知道去哪里请人,外婆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白手起家已属不易,哪还有什么多余的钱呢。这样看来,对于外婆而言,有子女伴在身旁或许是一件好事。
再假设子女都对老人不管不问,毫不顾忌母子之情,甚至盼着老人早日去世好继承遗产,这恐怕比没有子女的情况更为可怕。最好的情况是老人尽享天伦之乐,老有所养。
可这一切都说不清,人性最难揣测,这就是一场博弈。希望在老人病重时不用仅靠子女的良知照顾老人,或许能规避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