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一份问候给远方的童年
想念那一张满是纯真的脸
可以哭过就笑从不曾算计
幸福离得有多遥远
想念那个敢爱敢恨的人
相信忠于感觉会快乐一些
宁可受伤不肯说谎言
查无此人 他们说查无此人
童年只剩一张黑白的照片
提醒我在逃离保护以前
我有过一个简单却又美好
总被一些道貌岸然的理论所束缚,所以不免生活困顿。好似剪短发,开始是冲动,显然没有长发好看,如若不试,我永远不会知道我可以不像女孩子,多几分帅气。如果把生活写成歌,我的生活一定是东拼西凑,伶仃作响的流浪歌,不似吟游歌者能句句成诗。
我总抱怨自己不太通晓人情世故,更是经不起柴米油盐。日子久了,倒也就越来越享受一个人的状态,不爱联系朋友,孤僻的我都怕有一日会削发为尼。
最近痴迷于《请回答,1988》,讲述5个1988年高中时代的青年。在那个日子还没有被手机、网络过度消费的时代,生活像会发着光,每一天都有意义。我的高中时代,2009年。没有令人晕眩的初恋,也没有疯狂的不良事件,我大概可以称为好学生。因为参加文学社,所以那段时间是我写作最紧密的一段时间。痴迷到上课都在抱着《读者》、《青年文摘》啃。我很享受我的住校生活,群体性集聚的场所。
那段时间我爱听电台,用老爹送我的耳机。待寝室熄灯,我便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手里拿着笔和纸,听到好的歌词或动人的句子,总是匆忙记下。第二天翻看那密密麻麻的笔迹,有些重叠在一起,很是满足。一直到现在我还有听电台的习惯,只是不再受限,闭着眼做笔记。我的爱好,成为我的习惯。那本文学社的书籍里收录了我写的文章,一本本厚厚的日记成为了我最好的回忆。那个时期,我没有手机,不玩电脑,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夜深写文。
我的父母很是开明,从不逼迫我去报补习班,都是我主动请缨。高中就进了艺术班,参加国旗班、书法社、怀揣着美院梦赴北京学画画全在我决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没有给生活设限,何时成家,达到何种境况,对我来说好似都叫顺其自然,我只想过好今日,一直前进就好。
朋友来看我,大抵是因为我失联了许久。我说我疏于联络,每日早早入眠,喜欢神游。朋友给我讲成功学,关乎职场,观乎交际。我问为何每个人都要尊崇成功学,又是为何成功就一定要有所成就。又回归到有意思和有意义的讨论。如果让你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会选择什么?我选择有意思的活着,做我喜欢的事,过我喜欢的生活,难道这不叫有意义?谁规定我要像居里夫人一样天天待在实验室。我的有意思终究会成就有意义。
说喜欢一个人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也许呢,外在也代表了一种能力,一个高要求的人又怎会让自己的外在拖沓。可是日子久了,选择一个人在一起,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不论你是通透如玉还是纷繁复杂,你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我以为永不止步就是有意义,可是被生活挤在夹缝里的人不免发笑,笑我生活琐味。
只有在夜深狗吠,桌面台灯刺眼,躲在卧室的角落里,拿着手机敲打着文字时,我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存在。混沌了一天,终于不用头脑风暴,可以神游。白天我生活在生活里,晚上我想跳出生活。若真的没有网络、手机,从此查无此人,你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享受你的生活?
日后要好好码文字了,说好的100万字呢?加油吧,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