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习惯。大部分习惯是无意间养成的,也有少部分是刻意养成的。当某种行为成为习惯时,浑然不觉,但是突然改变这种行为,才恍然明白,原来已经习惯了以前的行为。
孩子习惯回家第一声喊“妈妈”,当发现爸爸在家时,还是会问一句“我妈呢?”单身久了,习惯一个人放的东西,一个位置,不会移动,但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会心底里的希望不要动自己物品。每天早起喝一杯水,如果今天没喝,吃饭时觉得怪怪的,少一件事没做。
生活是处于变化多端的,于变化中养成一种不变的习惯,是需要时间的累积。胖子不见得吃的多,那是因为身体细胞习惯了吸收某一种养分,当生活处于变动时,是有瘦的一段,但是当生活稳定了以后,细胞又适应了,又开始变胖。但是,稳定又是是人们生活的理想状态,因此,胖子减肥减不下来是有一定道理。
开商店的不喜欢守在店里,因为太无聊,生活方式太一成不变;理发师讨厌理发,因为每天要面对各种染发剂的味道;厨师不喜欢烧菜,也渴望回家有人做好一桌子菜等着自己;老师渴望学校里没有学生,可以安静的备课,不用担心孩子们安全与否……
可这一切,都不是现实。手艺是谋取生活的手段,也是人生存在的价值。当你忙碌的时候渴望放假,可是,休假的时候,忙完一切,突然会怀念上班的忙碌。
那曾经亲密无间的闺蜜,不如近在身边的同事有话题可聊;那上下铺的兄弟,如今已经有了“吴秀波”似的白发;青葱的岁月还在眼前,但孩子的个头早已超过了自己。你盼望时间快一点,就能到达休假的日子,可是,假期结束,就意味着年轮又要增加。
习惯于睡前看一会手机,但已成为催眠的效应,一躺下,拿着手机,瞌睡随之而来,手机还在唱着,人已经和周公聊天去了。
习惯于机不离手,突然间没有手机,就感觉和这个世界断了联系,惊慌失措,真是“时不可失”。
纵观现下,孩子们学课外课程较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也很多,今天上一节课,明天有事去不了,后天下雨不得去,大后天太冷,出不了门,哈哈,什么也没学会,很正常。
有人说,夫妻相是来源于生活习惯相同,生物钟一样,饮食一样,久而久之,思考问题观点都变得一致,难怪相似度很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哦。
良好的习惯,会优化自己的生活,当然改变不良嗜好,是同样需要时间的磨砺。但凡成功者,无不具有超于常人的毅力和远大的目光。
而我们普通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已经能够“自给自足”,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