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信息社会,整块时间变得越来越珍贵,时间被各种事情和智能化工具等分成很多碎片,如果能清晰界定碎片化时间,并充分加以利用,将会产生很大的效用,反之,如果不加区分,盲目使用,往往会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稀缺的整块时间变得不再完整,影响了你的专注程度,消耗了你的精力,反而会降低你的工作效率。
碎片时间的几个误区
1. 对碎片时间没有清晰的认识:碎片化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宜,一般情况下,15分钟以下的,在其他重要、重大的事宜前后的一段时间,以3~10分钟情况最多,这么短时间很难被计划和分配任务,同时大块估算的误差也会造成碎片时间,比如在做公交、排队和电梯等期间,在会前、会中、会后和等客户等期间,往往都会有一小段时间,在做一个相比比较耗时的事情期间,都会有些碎片时间,不同情境下的碎片时间可以做的事情的类型也不相相同,有的适合做些短、平、快的小事情,有的就最好不要做,比如,在做一些需要消耗我们大量注意力、专注力和意志力的事情时,之前和之中都不要做相对耗精力的事情,这段时间其实是用来让你恢复精力的。
2. 为了碎片而将整块时间碎片化:为充分利用每一个碎片时间,每一个碎片时间内都有安排的事情,在整块时间的休息时间内做一些不相干的事情,而不是用来休息或恢复精力,这样,你的精力很快就会消耗完,接下来的时间内由于体力和精力不支,不能集中精力专注做事,反而人为的将整块时间碎片化,为了一点所谓的“碎片时间”而影响整块时间的使用效果,得不偿失。
3. 工作时间碎片化:现在手机算得上是必备品,上班后手机不离手,而且还经常刷微信、QQ、新闻和邮件等,与正常的工作穿插进行,一天下来,你就觉得很累,但是工作进展不大,这是人为我将工作时间碎片化。
4. 碎片化时间所做事情没有事前准备:对碎片时间没有预测,也就没有什么事前思考或准备,在碎片时间时,胡乱抓过来一件事,或想起一件事就做,对所用时间也没有预估,做着做着时间不够用了,又不得不暂时中断,或干脆不停下来,都会影响正常事情的开展,这样就不是利用碎片时间了,反倒是将整块时间碎片化了。
如何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1. 目标要明确:碎片时间短,要做的事情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界限有明确,要能在碎片时间内做完才行,最好所做的事情要有意义,这样才是碎片时间的利用,而不是无谓的时间消耗。
2. 提前做好规划:将一些耗时短,消耗精力少的行动,提前思考步骤并估算用时,最好是使用清单工具,能够随时调用,最好是以动词开头,补充全几个关键的要素,这样只要看到这行动提示,就能马上执行,而不需要再思考这个行动所需要的人、事、物等要素。
3. 充分做好情境预测:一般是在早上时,花几分钟想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及今天的情境,比如,上班路上、开会前后、餐前餐后等。根据各情境选择最适当的事情去做。比如在上班路上,环境比较嘈杂,可以听听音乐或学习音频,如果今天上班有个很重要的会议或需要帮费我们大量精力去做的事情,就可以在上班路上,戴上防噪耳塞,闭目养神。一般情况下,我用手表设定固定时间,在车辆到站前,就会把我叫醒,这样我就可以安心休息了。再比如,在做地铁时,可以阅读和休息,由于地铁时间很容易预测长短,我会用手表设定固定的时间大小时间段(不超过15分钟),然后这段时间内,我会忘掉其他的一切,在这段时间内专注的阅读,碎片时间的利用率特别的高。
4. 随时携带各种装备:我会随身携带着手机、手表、纸、耳机、防噪耳塞和移动电源等,可以应对任何情境,在我每天的生活中,基本上任何情境下用的物品。这样在遇到不同情境时,马上就可以取出相应的工具,投入到碎片时间中去。
对碎片时间有个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的生活情境,知道哪些碎片时间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使用合适的工具,提前将自己的行动定义好,分好类,能够做到随时随地调阅,充分发挥碎片时间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