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大夫,志同道合者肝胆相照,看到对方蒙受不白之冤时,敢于起而发声,仗义执言,既为朋友鸣不平,也为天下求公理。
比如,北宋时的余靖,素来佩服范仲淹的才华和务实做事的风格,两人交往甚密。当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施行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被贬为陕西四路宣抚使时,余靖对范仲淹极为同情,写下《子规》一诗以表心意:
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子规”,即子规鸟,叫声凄惨,令人听之肠断。诗意是说子规鸟每叫一声,都是喊冤。听着子规鸟叫,看着月明星稀,小雨淅沥着落叶,真令人有泪如倾、痛断肝肠。看着你这样干实事的人都这般遭遇,我深深惭愧自己对名利的追求,还不如早点归田去种地为好。其中,“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堪称名句。
余靖只是写诗表明立场、寄予同情吗?远远不止,他还直接上奏章慷慨陈词,为范仲淹辩护。然后被保守派攻击,最后也被贬为监筠州酒税。这是一名真正士大夫的凛凛风骨。
现在呢?已经很少能见这种精神了。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还期望祸福同当?你得势时,他人趋之若骛;你失势时,个个保持距离,生怕沾惹上半点干系。
《三国演义》主题曲说“黯淡了刀光剑影”。时代更换、岁月轮转,也黯淡了仁义道德吧?人们越来越“理性”,没有了那种热血,趋于更加真实的人性化。这是观念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