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工人才发展的思路之后,内社工行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中近几年的珠三角地区社工行业发展,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也得益于内地众多高校社工专业的设立,为社工机构源源不断地输送社工专业人员。十六届六中全会还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一个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对于该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校里,专业教育只是社工人才培养的第一步,社工作为实务性极强的专业,即使是高校里的专业教育,内地的社工人才培养也显得先天不足,其原因则业内皆知——实务操作不足和专业师资的缺乏。
但即使是社工专业化程度较深的香港,其发展是需要积累和摸索的,多数国家的社工发展在开初的时候,也不一定有专业的师资去教育学生,学生也未必有足够的实务操作,能得到今日较高的专业化水平,也是一开始在实务的日积月累而来。而广州目前能遍地开花般铺开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社工人才的发展和培育提供实务平台的同时,其实也存在一些瓶颈和限制。一个行业的人才,要经过多少年的磨练才能成为精英较难限定。机构从香港聘请的督导中,无一不是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务经验,督导给我的印象,真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然善诱人”的感觉。我并非对香港督导们顶礼膜拜,深刻体会到的是,督导有如此功力高深,谙熟并融会贯通专业理论知识,服务技能操作也已是游刃有余,能有效地点拨同工在实务上的思考和开展,这与香港督导们在一线实务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浸淫分不开的。
内地社工发展相对落后,珠三角更是发挥了地缘优势,借助香港督导作为外援,为我们解决不少实务上的疑惑。今天需要香港督导进行督导,是为了日后不再需要香港督导来督导。无论是从短期节省项目成本来看,还是从社工本土化的长远发展而言,抑或是从根本上培育社工专业人才来看,培育本土督导毋庸置疑。从自己的实务经历来看,即使是本土督导,也是需要丰富的实务经验。现在内地专业社工的发展时间不长,社工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人才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显现)。在一线服务有较突出表现者,一般是晋升为管理岗位,或者也担当初级督导的角色。但他们事实上已退出前线实务,一线实务经历也只是三四年,在一线岗位的社工当也有三四年经验的时候,初级督导的作用并未能达到更高的要求。也因为初级督导也离开了实务前线好几年,对刚进入社工行业的新手的督导作用会更有效,但如果是一个有三四年的实务经验的一线岗位员工,初级督导或许已不能满足多少。督导功能也有行政,教育和支持三大功能,而目前的初级督导最主要发挥的是行政功能,教育和支持则是由外聘的美国香港督导来充当。
当然,并非意味着,一个一线社工的实务时间较长就可以充当督导。平心而论,晋升为管理岗位的社工,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皆是在众多一线员工中出类拔萃的,但过早地离开一线实务,反而并没有使初级督导的实务能力可以乘势而上,虽然他们还继续在学习和提高。行业内的督导培训或发展一般也是针对中层管理人员,而在学有所成之后,由于所处岗位的限制,却有较少有机会应用到一线实务中去。当然,督导培训班培训的内容或许不仅仅只是一线实务,宏观服务整合,综合服务统筹等等也是。但我强调的是,一线实务才是整个项目开展的基础。在个人开展个案服务过程中,我认为居民对于社工缺少一种专业信任。居民或许信任社工用心关怀和社工的原则,但是对于社工的介入是否能为其解决困难,则不见有较多信任。在签署知情服务同意书的时候,案主会认为是帮助社工在工作上有个交差,也有事与案主的关系较好而赏面签署。某程度上可以说是我们的个案服务能力未能获取居民的信任。社工界内共同认为,个案服务能更好地体现社工的专业性,而两三年的实务,能积累的经验有多深呢?曾提到或者,与居民的关系建立信任关系,获得居民“给面子”,或许也能说是一种专业能力的体现。但还需居民对社工的实务能力有信任,有问题的时候,相信社工能为其解决问题,并会将曾受助于社工的经验分享和介绍给其他居民,社工的口碑才能传开,这离不开社工的实务能力。
在社工机构的岗位设置上,目前也没有体现出对社工在实务上继续深钻的鼓励。社工在机构中晋升为管理岗位的,晋升前景和上升空间以及薪酬待遇等,自然要比继续在一线埋头苦干的要好,会出现一些已有三四年经验的社工的,迫于生活或职业发展的压力之下,百般无奈地离开社工行业。突出的社工已担任管理岗位,以后也会是继续在该岗位上发展。随着社工行业的继续发展,十几年后,这部分管理者三四年的一线实务经历,对于整个行业实务来看,何足道哉?所以在今后的岗位设置上,鼓励更多的社工在一线实务领域磨练,在薪酬,以及与之对应的岗位等级中,使更有经验和能力的一线社工得到可以发展。各个行业都会有不程度的天花板效应,但现阶段的社工行业,一个社工在实务上经验经过多年的积淀,对于获得居民信任社工的专业能力也是利好的。虽说,对于机构来说,高校社工专业自然会向社工机构输送良才,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整个行业的资深实务社工群体却未能培育出来。或许会是这种情况:社工发展了十几年,却没有形成有十几年一线实务经验的社工群体,虽然每个机构之中会有的佼佼者和栋梁之才,而缺少更多资深的一线社工,这与之六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结构合理”相悖。所以,社工在实务经验上的积累,需要像一个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而不是一个雪球,滚到不大不少,又去滚一个雪球,说到底,还是需要一个庞大的一线社工群体有深厚的一线实务经验的积累,这才与六中全会所提到的“宏大”的差距不至于太大。
本文的观点主要是针对目前社工人才发展在实务上的浅层思考而提出,虽然,目前的开展过的专业个案中,个人认为其中的某些个案可能还是“鸡肋个案”,但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个案,需要运用的实务技巧和理论,必须秉承的社工价值更不应有所差别。虽说每个地区的社会背景和环境有所差异,但社工的发展确实需要在实务上有精深的理论知识和丰厚的实务经验积累。而这个实务经验的积累,是一线社工在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方法的应用中积累。本文强调微观实务上的积累并非否定和忽视社工宏观上的发展,也不必要强调哪一个更重要,就现在社工还处于起步阶段来看,我认为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来看,要达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工人才发展的目标: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一线社工群体在微观实务上的深厚积累是其基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