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与直能不能是创作的对比关系
—— 观十三届草书展有感
书法中有多种对比关系,其中核心的对比关系是疏密、收放,基本的对比关系是大小、粗细、横纵等等,连接、承接、过渡的对比关系有奇侧、俯仰、远近、连断、方圆。这些等等的对比关系,都是作品赖以存活的内在联系,或者说是支撑一个作品的直接元素。
在众多的对比关系中,曲与直能不能是对比关系存在?直线,在任何一个环境中都是容易被发现、被注意,也具有挑战性的存在,容易突出矛盾对比,容易让整个环境所不容纳,或者说不被环境所接受,所以在作品里,在书写中,大多数的线还是要以曲线为主。曲线构成的画面可能就比较和谐,和谐的画面也就比较让人看着舒服,容易接受,也可能就会被认为更合理,从本次13届国展,特别是行草书展中,可以看到,大量的作品中很少见到以长的直线为创作元素,所有的作品都以曲线的处理方式出现,也没有特别明显的长直线,与曲线形成直接的对比。所以为了整个作品的和谐感,曲与直就不能直接成为主要的对比关系。在作品的品读中,对于草书尤其重要。在对展览的品读大都在风格取向,入古,是二王,还是宋四家?是明清风格,还是比较有创新的现代风格?这些方面,品读注重的多一些,在作品的现场讨论,很少能够落足到对曲直线的品读上,更多的是在品读字形风格,较深入的谈对比,谈疏密,谈阴阳关系。所有的认识中,对作品中各种关系的伴随却鲜有提及,可能你提出对比关系的伴随问题都是异类。
但是在大小、粗细、收放、疏密如何同时使用?如何合理过渡?和同时兼用。这应该就是创作的一个探索方向。作品的整体风格构建的需求。文字只不过是艺术处理师的一个载体,那么对于艺术处理,你不处理对比关系,不处理阴阳疏密,不处理雄壮柔美,不处理哲学思辨;只写字又有什么继承和创新的实在意义?
同理,绘画也可以以画面为载体来处理以上的这些关系。所以古人以画入字,同样有艺术存在的各类物品,无不是在这些范畴讨论。有时候在想,艺术为什么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认识中存在?大概就是这些小众的、不被人直接品读出来的东西存在。所以古人常常感叹,微斯人,吾与谁归?
那么所有的对比关系中,曲与直,能不能作为一个支撑作品的对比关系?在目前的13届新草书展上,还没有明显的作品。再看12节作品中也没有明显的作品。如果处理合理的话,在对比关系上,应该是可以的,至少理论上可能。那么在日后的实践中,让我们期待有这样的作品出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