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企业都“教育”员工,工作中要勤思考,善动脑,不要死板,要灵活,更不要把工作当任务做,要积极思考更好的方式、方法。而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又强调员工要听话、照做、要遵守既有的流程、制度,以确保企业的执行力。于是很多执行者,包括老板以下的管理者都纠结了,到底是要听话,还是要多动脑,勤思考?!多动脑的结果常常就是,多做多错常挨批,不动脑的结果就是常常被指责只会照做、死板,没有一点独立思考的能耐,把工作完全当任务做,缺乏主动性。
昨天晚上,有个朋友问我“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话要怎么理解。我告诉她我的理解是“我们得先想到一件事,然后才有可能做到这做事,如果我们连想都没有想到,那么他自然不在我们的视野里,自然也就不可能做得到”,她说,这不行,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解读一下,坦白讲,我并不擅长解读什么理念。所以,我只能跟她举了两个例子:1)老沃森刚刚创办IBM时,就取了个名字叫“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因为他一心想着要打造一家国际化的公司,后来他做到了,同样,华为1996年制定公司基本法,第一条内容是“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在这里,任正非想到的是要“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到今天,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后,华为基本上做到了。说到这,朋友若有所思的好像是懂了(估计不懂也不好意思为难我了,人艰不拆)。然后她说我,如果把它作为一条公司的文化理念的话,是管理理念、发展理念,还战略理念比较好?我说,肯定不适合做管理理念。
关于管理,我的理解是因为人一多,想法就难免有异,这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需要管理,以确保大家步调的一致、方向的一致,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说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要让企业的一切事物变得可控、结果都在意料之中,要杜绝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所以,在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包括餐饮、酒店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并不需要员工们过多的思考、动脑,他们更多的是要遵守公司既有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按章办事,尤其不要“耍小聪明”、“不要走捷径”,事实上,这样的企业,最需要的员工就是那些“听话、照做”的员工。很多人听过一个故事:在日本的餐馆涮盘子。工作手册上写着“盘子要擦7遍”,日本的学生认认真真的按章操作,中国的学生擦了3遍,觉得不错,最多再擦一遍,觉得再擦第5、6、7篇,那是“有病”的表现,结果盘子出了问题,一查,是中国的留学生涮的……
所以作为管理者,不要过多的去责备你的员工“不动脑”,工作当任务做,要知道,如果你的下属个个都是“善思考、勤动脑”型的,那么你每时每刻都会“坐立不安”、“胆颤心惊”,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篓子”是什么,同时,你的管理能力也会受到极大的挑战。阿甘说:“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颜色”。我以为,管理绝不能像巧克力。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非要在公司倡导多动脑、勤思考的文化的话,那么,我们首先得允许员工犯错,得打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员工的过错埋单。谷歌就是类似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