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1月20日 午餐时间
乖:我同学说,"你什么都跟你妈妈说,你们不是像姐妹一样?"
我:(没反应过来)哦,那你怎么说?
乖:是啊,我觉得跟你说出来很舒服啊......
我:(受宠若惊)那妈妈要谢谢你,那么信任我。
---------------❤️--------------
🌞 2021年11月28日 返校出发前
乖:妈妈,我们去拍艺术照吧。
我:好啊,我跟曼玉阿姨说,今年你的艺术照都还没拍呢,准备啥时候啊?
乖:我说的是我们,不是我,就是我们去拍姐妹照的那种。
我:(愣住)啊,哦,我们一起拍,可以啊。
乖:等我牙套摘了,我们就去。
我:额......(没恍过神来)
---------------❤️--------------
🌞 2021年12月5日 午餐
乖:我舍友又说:“你妈还缺不缺女儿?”
我:啊?!什么意思?
乖:就是想做你的女儿啊,羡慕我呗。
我:(幸福来得太突然)啊呀,我有小乖就够了,其他一概不要。
---------------❤️--------------
小乖今年高一了,住校,一周回来30小时。看这每周末的对话,幸福滋儿滋儿的。你能想象,7年前她在房门上贴着“汪艳霞不得入内”吗?那时候,她四年级。汪艳霞,就是我啦。
身边亲近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互相拉扯、彼此消耗的过去。走到现在,在青春期最挑战的阶段,能有这样的画面,我没有半点儿嘚瑟的骄傲,唯有感恩和珍惜。
总有朋友会问我,你是怎么做到的,你用了什么方法?
我认真地想了想,看了哪本书,上了谁的课,用了哪个理论?好像是,好像也都不是。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我认真地想了想,是有的。最近,我突然悟出了亲子相处的一个绝妙原则,重点是,这个原则人人皆可,那就是——把孩子当成你欣赏或喜欢的同事或朋友去对待,只要Ta已经四五岁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经验是这样的:
🍀找到Ta让你欣赏或喜欢的某个点,“被吸引”会让你有更多的包容和爱意。
🍀因为有包容和爱意,Ta的需要你感同身受,你会全力以赴。
🍀同事就是同事,朋友就是朋友,不是闺蜜,不是亲人,Ta的想法和选择你更多会选择尊重而非干涉,除非危及身心。
咱给自己几分钟时间,停下来,锁定一个对象,对照你面对Ta的态度,对照你面对孩子的态度,比对比对,是不是这么回事儿?一段好的关系,必定是要具备三要素的:欣赏、爱(支持)和尊重。太多时候,我们心里是爱的,嘴上也是爱的,但情绪一泄洪,说出来的话就是负面的、伤害的、破坏的。
那,怎么说,才不会踩坑呢?
比如:周日下午,“我不想写补习班作业!学校作业都没写完,太烦了!”你会怎么回应呢?
“老师布置了作业,就有他的道理啊。你不写作业,上补习班还有什么用?...... ”想想,如果是你同事找你说,“我真不想加这个班!”你又会怎么回应呢?你会说:"你怎么能不加班呢?让你加班肯定是有原因的啊!不加班,公司怎么交货呢?怎么对得起给你的职位和薪水呢?"哈哈哈,不能再说了,再说,友谊的小船彻底要翻了。“是啊,加班真烦人!想吃点什么我给你点。”就这么一句,共情妥妥滴,活儿干得来劲儿多了!
迁移到和孩子的沟通上,我是这么说的:"是啊,学校作业要写,补习班作业还要写,是挺烦人的。(没有回应,沉默一小伙儿)要不要来个甜品啥的......"结果是,啥也没说,奋笔疾书中。
再比如:
傍晚送去学校的路上:“妈妈,我想买两双鞋子,再买两件卫衣。”事实是,她有5双鞋,7/8件卫衣,刚准备习惯性回应:"啊,买这么多,你不是已经有......"一觉察、一转念,改!
“哦,你需要两双鞋,还有两件卫衣?”
“是的,一双球鞋,一双马丁靴,我没有马丁靴。卫衣嘛,一件也可以,加绒的,可以穿在校服里的。”
“好嘞,妈妈听你的,你选好,我买单。”
两个案例已经基本还原了这几周我和小乖的互动状态,无他,不评价不评判,把情绪接住,把选择权交回给她。
还是那句话,平时咱怎么跟同事、朋友沟通就怎么跟孩子沟通,照搬照抄,都不带改的,是不是一点儿也不难?
相信我,试试吧,你也会多那么一丢丢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