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里面讲到他在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将手机静音,将自己隔离于外界从而保持专注力,也因此跟媳妇没少吵架,写出了满满的生活感,但能看出笑来老师提升自我专注力的意愿之强。
确实,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丰富,获取信息的数量更是指数级增长,想保持专注确需走心的定力和自律。但也正是信息爆炸,让我们接触高级理念的机会更多,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衡量一口井,看的是水量而不是深度(选择很重要)
小时候看大人们打井觉得挺有意思,现在想来,打井的过程就是我们如何更好工作的过程,首先是选择一个出水量可能多的地方,选好地方便深度挖掘,如果地方选的不对,挖得再深也不一定有好的出水量,选好地方,没怎么费力,出水量可能很可观。深度工作需要一个前提,就是选择方向很重要,深度工作是提升技能、完善认知的过程,如果想让深度工作有好的“疗效”,那么选择做什么可能非常关键,当然,无论什么工作只要由心地深度进取,结果也许都不会差。
深度工作从正念开始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对于其所写内容有一个很好地定义: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这里有两个前提,一是无干扰,二是专注;其实对于一个真正能保持专注的人而言,干扰可能并不存在,或者说影响极其微弱,因为他们自带因专注而屏蔽干扰的能力,例如查理芒格,一个经常专注于自己事物而忽略周遭的投资大师。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许真得从一个无干扰的环境开始,让自己沉浸于当下所做的工作。
专注要保持正念,关注当下。有时尝试让自己沉浸于一件事情,但效果一般,因为在事情进行到一半时,杂念就会冒出来,专注度就会下降。例如,刚开始看什么都想学,觉得自己有太多不足需要弥补,速成心理开始滋生,导致的结果就是信息混杂,不够专注,什么都想听、什么都听不深,什么都考虑、思绪就不集中。碎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广度,但是想要有深度确实需要静心研学。在《得到》上订了几个专栏,有时听不过来,更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脉络和链条。所以现在主要听《武志红心理学课》、《刘润5分钟商学院》,把觉得好的内容提炼整理,剩下的只在闲暇时听,尽量让自己保持专注。
专注要有原则,能自控。即使有了化繁为简的原则,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会因为自控力不足导致很多东西事与愿违。心无旁骛的理性坚持在选择之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深度工作的前提是选择,选择之后就是专注,专注就要保持正念且能自控,最后在执行层面就是化繁为简,梳理原则,按照原则心无旁骛的理性坚持。
思考是复杂的,担忧是简单的,操作是简单的,行动才是复杂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度工作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选择,思考和担忧,操作还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