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简村出现一拨签约作者。如新鲜事物一时引起大家的注意。
对于签约大家有这样的几种反应。首先认为是一种认可,感觉良好,写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又一种觉得是被签约,还没搞清楚没想明白就跟着签约的;再就是观望,或是不去签约的。
这次简书签约,我看属于文章签约,不是签作者本人。也就是说对签约作者的部分文章有推广运营的权利,同时,对签约作者在这些文章的使用上有所限制。
其实,我最关心的是:签了约有什么好处?这个好处说明白些,指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写作本身有没有帮助?另一方面有没有直接的收益?如果对写作本身没有助益,又没有直接收益的话,那签个什么劲呢。
我所期望的签约是,与对方有某种协定,即作者定期写若干文章交给对方发布,对方给予稿费或相等价值的收益。这样的签约才叫签约。实至名归。
简书的这次签约,产生一拨签约作者的活动,让我想到之前推出的“简书创作者”的举措。
想起来,当时通过后并获得此殊荣,也确实兴奋,感到是一种认可,肯定。随着创作者遍地开花,也就习以为常了。看到创作者不过是这样。并没有一个明白的规范,除了这一个简书创作者称号之外。当然,心里还有那么一点荣耀,或者说是虚荣。
由签约事件,让我想到写作本身。
无论何种目的,都无可厚非。我无意去指责。以前对标题党之类深恶痛绝,现在也无感了。我想的只是怎样提高写作水平?别的都属其次。
我想到初入简书时(2018年年初),简村文学气氛浓郁,感觉像一群小学生开学了进入校园的大门。我参加了日更,简书还真的送给我一本书,书名叫《爱上写作》。我也真的爱上了写作,并且离不开简书。可是,三年来,一路上,我发现简书逐渐地在变。
这让我想起自己过去的一段爱情故事。我爱上了她。她是那么温柔,那么漂亮,那么美好。她是我的世界,她是我的要死要活。可是后来的一天,我发现她变了。她变得若即若离,变得难以捉摸。她爱我,不过是利用我。并不是真心要和我白头偕老。我只是她要过的一条河,要踏的一座桥,是冬天里的一股温暖,是异乡暂可投入的怀抱。
我怨她,恨她。后来,我原谅了她,理解了她。我知道,从她的立场出发,她并没有错。
就像简书与我们广大作者一样。如果简书推出文章授权和作者签约计划是为了推广,并以签约作者的殊荣来吸引作者的话,无可厚非。在当今愈来愈现实的社会,人人都需要利益,需要生存。在这一点上,简书并没有优势。可以看见,简书一直在做这方面的调整和倾斜。
由此我想到文学的命运。近现代出现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大家以及经典的作品。想来是跟大环境有关系的。酷爱文学,忠于文学,成为一种信仰,是一种使命。那一种狂热,痴迷,现在少了,淡了。
现在,如果让人知道你在写作,人家总会问你一句,能赚到钱吗?当然,是令人失望的。于是,总要落人痴笑,心骂你不务正业。所以,很多写作者都害怕熟人知道自己在写作,是不是呢?
实际上,关人家什么事呢。也不见得就有人来骂你。说到底,还是自个心里在作怪。
这是个什么心里呢?怀疑,对自己对文学,还有受现实生活的逼迫打压。是屈服现实的淫威,还是执着内心的热爱?彷徨,矛盾。
对于我来说,写作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签约,于我抱无所谓的态度。也有观望的心里。
要么有金钱收益,要么有助写作提升。不然的话,我不知道签约有什么意义。当然,有签约作者的名号在。
对此短浅认识,权当闲话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