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拆解《零售的哲学》。
有次在家看电影,界面跳出一个支付框,需要用手机扫码支付才能观看。
女儿说:“妈妈,你快拿起来扫码呀。”
我说:“这需要5个币币,这些钱可以买5根棒棒糖。你幼儿园的盖章本上,一根棒棒糖需要6个盖章,也就是30个盖章才能付这个钱。”
女儿回答我说:“妈妈,我有钱,你去我储蓄罐里拿。”
于是我就好奇地问她:“你的钱怎么来的呢?”
女儿回答是爸爸妈妈给的。
“那爸爸妈妈的钱怎么来的呢?”
“爸爸妈妈去工作赚到的。”
“爸爸妈妈工作,为什么能赚到钱呢?”
女儿答不出来。
我告诉她:“因为爸爸妈妈的工作能够帮助别人,所以能赚到钱。如果你做的事对别人没有任何帮助,人家为什么给你钱呢?”
想想这涉及到商业的本质了,商业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
一个人想要获得金钱,要么用产品、要么通过服务或者知识,来和他人进行交换获取财富。每一项都要对他人有价值、有帮助。
古代的价值交换有三个阶段:首先是物物交换、比如用一斤大米交换一只鸡;然后是以一般交换物为媒介进行交换;后来发展到等价的货币与物品交换。
7-Eleven主要是通过销售产品获得金钱。
一个产品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必须是市场有需求,当我们发现市场上有需求时,要去调研(供求关系):这个需求大不大,迫不迫切,是针对什么人群?他们的消费能力如何(定价)?产品最终是销售给人的,所以目标群体很重要(用户思维)。
市场上有没有相同的竞品,他们的情况和盈利如何?
这个需求容易被别的产品替代吗?
一笔好的投资在买入时就确定获益了,那同样的,一个商品是不是应该在生产时就已经确定收益了,而不是销售时才去想如何获益?
当我们发现市场需求很大,我们行动会产生不错回报的时候,就要去盘点:我能不能做成?我有什么能力或天赋?我的产品和别人相比是否有差异性?我能做得比别人好吗?
我的产品效果好吗?或者质量好吗?衡量标准是什么?能产生什么数据吗?(产品思维)
多久能获得回报?
先进行全盘思考、假设之后,其次要快速行动,做出产品,进行小规模试验,不断调整和试验,最后等产品成熟了就大量投入市场,大力去推广。
话说回来,7-Eleven是如何生产商品的呢?
铃木敏文老师特别强调的模式是:假设—执行—验证。
7-Eleven的诞生就是通过假设,然后执行去验证的。
铃木老师在美国研修时发现,7-Eleven就像一个小型超市,既有热狗、咖啡等食品,也有香皂、毛巾等生活用品,似乎应有尽有,什么都能买到。
他想如果将7-Eleven便利店引进日本,说不定能解决众多小型店面临的严峻问题。(假设)
第一家便利店是独立经营的加盟店,由一位名叫山本宪司的青年申请。铃木老师对他保证:“如果三年后经营失败,我们将负责把店面回复原样,完璧归赵。”(行动)
经过一系列改革方案和实施改进,第一家店不断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验证)
之后7-Eleven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成长,到创业的第二年,总店铺数已经达到了100家。美国南方公司建立100家店铺花了15年时间,而日本只用了两年。
同时,假设—执行—验证模式也大量运用在“单品管理”上。
7-Eleven觉得,如果顾客到了店里,想买的东西售罄了买不到,那就是店铺的货品管理不合格。所以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反复验证,提高备货的精确度。
“假设”是以销售数据为出发点,结合第二天的天气、气温、街市的活动等前瞻性信息,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思考,提前预判顾客的消费心理,并以此为基础订货。
然后执行备货,最后通过当天收银结算系统,精确地掌握产品销售的数量和时间,印证和调整自己的假设。
再继续下一轮的“假设—执行—验证”步骤,日复一日地执行。
生产商品、管理商品,我们都可以运用假设—执行—验证这个模型,通过主动思考和复盘,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
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制定出切中要点的初步假设。为了实现这一步,我们必须努力磨炼商业“嗅觉”,更敏锐地感知世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