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复习,学生的状态很好,跟我一起徜徉于语文课堂中。
突然,整个教室一片昏暗,我抬头望去,窗外已经酝酿出了一大片的乌云。天空阴沉得连一丝光都没有,整个天地之间,似乎只有雨点砸落在地面上的声音。雨势已经大如瓢泼,颇有倾盆之势。
许是从未看见过这么大的雨,原本安静的学生变得激动起来,原本寂静的教室开始骚动起来。平常跳脱的孩子站了起来,细观滂沱大雨,平日守规则的孩子想看而又不敢看外面的雨,只能呆呆地坐在座位上凝望着。教室里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声音,随着雨势不断增大,学生谈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我的心里突然涌动起一股莫名的怒火,下场雨真有这么好看吗?比学习还要重要吗?可我望向窗外时,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好似变成了协奏曲,与晃动的小树共同演绎着大自然的奇妙话语。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不自觉地停留,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怎么会不想看呢?
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绪,跟学生说:“我发现你们对这场雨特别好奇,那你们就尽情地看,用心听这场雨吧!老师给你们计时3分钟,用心去感受吧!不过,观雨的过程中,要细细品味哦!我待会儿请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这三分钟里,孩子们变得很快乐。有的三五成群地交流着对雨的感受;有的凝望着窗外,听着雨珠啪嗒啪嗒打在玻璃上的声音;有的静静地坐着,默默倾听雨落下的声音;有的哼着欢快的小曲,享受只属于自己的欢愉……短短的三分钟悄然无声地流走着,让人触摸不到它的流逝。随着倒计时铃声的响起,学生好似意犹未尽。
“同学们,这场雨下得热烈,下得迅速,你们刚才倾听了雨,欣赏了雨,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一脸期待地望着他们。
“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雨,好像世界末日般,让我有一丝害怕。”
“这场雨真的太大了,雨水打在树上,小树苗摇来晃去,我真怕它会被雨水拦腰折断。”
“我观察到的是雨水打在窗户上的样子。雨点"劈劈啪啪"地敲打着玻璃窗。窗玻璃上聚集起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珠倾斜而下。”
……
同学们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教室里流淌着阵阵快乐的氛围,不断传递扩大着。
突然,小捷站了起来说到:“今天这场雨真是下得太大了,我从来没有淋过这么大的雨,如果我能够去外面淋场雨,肯定特别舒服。”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我也不禁被小捷的想法影响,笑了起来。
可是,这么大的雨出去奔跑肯定是不合适的。于是,我跟同学们说:“小捷的这个想法很不错,就是去淋场雨我们估计得进医院了,那还是太不划算了吧!”又是一阵笑声袭来。
突然,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各个奔向走廊,一起继续观看着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他们的眼神是那么快乐与自在,把我也深深感染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大脑是大自然的杰作,人的身体健康、智力开发、思维发展、道德养成、情操陶冶、美感培养、劳动能力锻炼等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特别是在儿童时代。而我这次的意外之举,居然让学生有了别样的体验,也算是无心插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