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新登记汽车1242万辆,新领证驾驶人1408万人。
2019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
在当今的社会,每一个家庭都可以买车,人人都可以开车的时代,我们应该了解一些交通事故发生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保护我们的合法利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有关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必须保护现场,积极抢救伤者,及时报告事故处理机关,听候处理。
在交通事故发生时我们各方应如何应对,来减少我们的损失呢。
一、肇事者一方应如何处理?
1、肇事者一方应停车来确认受害者状况并救护受害者
若事故发生伤亡时,应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必要时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检查抢救或拨打120,使受害者最快得到救助。
2、迅速报警
无论是肇事者自己还是委托他人报警都要说清楚: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死伤人数及受伤者的伤势;损坏的物品及其损坏程度;就该事故已采取的措施。
3、严防再次事故的发生
发生事故后,要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50米以外的地方设置警告标志,以免其他车辆再次碰撞。
对油箱破裂、燃油溢出的现场,要严禁烟火,以免造成火灾,扩大事故后果。
4、保护事故的现场
除抢救伤者外,其他现场车辆应保持发生事故后的原样,必须移动时应标明位置,便于交通事故处理机关人员勘查现场,查明事故真实情况,保存客观现场的证据,及时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
5、收集必要的证据并通知保险公司
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收集以下证据:受害者情况、现场情况目击者情况等。
机动车一般都有保险,要进行第一时间向保险公司备案,免得因备案不及时,而被保险公司作为不予理赔的理由。
二、受害者一方如何处理?
1、尚有意识的受害者一方应先确认肇事者并马上报警
确保事故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如果自己有受伤情况尽快拨打120,使自己得到救助。
2、保护现场,收集材料
注意查看周围的情况,看看交通信号灯的情况、是否有电子摄像并查看是否有目击者能为自己作证。
3、如果肇事者要逃逸
记住肇事车辆的应立即记录车辆号牌、车型、颜色等特特征。
4、受害人治疗出院
应及时保存住院期间的诊断证明书、CD、X光片、结帐单,并及时复印病历(加盖院章)。
便于受害人及时保存证据,为以后的调解、做伤残鉴定和诉讼做准备。
5、受害人如需转院治疗
必须有原医院出具的转院证明,否则,不得擅自转院;如需用药,受害人不得擅自购买其他医院或药店的药,除非原有医院同意,否则,在法庭上将得不到法官的支持,受害者只能自己掏腰包。
三、其他相关人员如何处理?
1、发生交通事故后,过往车辆的驾驶员和行人都有义务报案和协助报案。事故发生地附近有执勤交通警察的,可以向其报案。
2、现场工作人员,要看现场散落物等情况,确定现场范围,进行封闭保护,不准车辆和行人进入。
遇有下雨、下雪、刮风等自然现象,对现场可以造成破坏时可用席子、塑料布等将现场上的尸体、血迹、车痕、制动印痕和其他三落物等遮盖起来。
抢救伤者时,必须移动车辆或其他物品,也必须作出标记,以证明现场的变动情况。
另外,无论肇事者一方还是受害者一方都应当妥善保管因这次事故所支付的费用而开出的各种发票,如急救费发票、医疗费发票、护理费发票、伙食补助费发票、营养费发票、亲属处理交通事故产生的食宿费、交通费发票、交通费发票和鉴定费发票等,作为调解或诉讼的依据。
交通事故本身的发生就是一次伤害,谁都不愿意看到发生交通事故。
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交通事故的相关事项,尽可能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过了解这些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可采取的措施,在遇到交通事故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为保护自己合法的权益保留相关的证据,避免伤害的再发生,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