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窗外一片白茫茫,原来昨夜终是下雪了。
看朋友圈,才猛然醒悟,今日小年啊,时光倏忽而逝,似乎又没有珍惜!
翻开日历,今日北方小年,明日南方小年。而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是腊月24祭灶神的,并且有一句民谚 : “张王李赵,24祭灶”,那么我们最早是南方人吗?
说给那人,他却直接反对,“23祭灶嘛!”斩钉截铁的语气,更让我糊涂了。
如果问母亲,估计也说不清楚,因为在老家人的心里,明日小年已是多年延续下来的事实,无可争辩。
那就不问了,哪一天小年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份心意,一种对迎新辞旧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今天是要清扫卫生的。小时候每到这天,我们都会全家出动,把家里角角落落的地方清扫擦洗整理干净,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对待这个日子。
我和弟弟搬东西,特别是厨房里那些瓶瓶罐罐,碗碟锅瓢,一件件搬到院子,然后拿抹布一一擦洗干净,打扫完室内卫生,我们再依次搬回去。
不大的家,打扫却需要大半天,母亲是主劳力,一点不嫌累,一直在忙活。我和弟弟却时不时地偷空玩一会儿,还不停喊母亲快点,肚子都饿了。
其实我们是惦记晚上的饼子,那是母亲每年祭灶神要做的手工烙饼,我们叫“坨坨馍”,外干里酥,还有淡淡的五香粉味,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简直就是美味。
那时的岁月很单纯,吃好玩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不像如今,心里有了太多的挂碍,还美其名曰“追求”。
其实不过是给身心套上了枷锁,让人生失去了简单的快乐。
那时也不会考虑太多,什么时候干什么好像都是定好了的,不用思考做计划,也不会想到“调整”之类的词语,变化来了也很自然,顺着走就是了。
小年一过,自然就快过年了。接下来,蒸年馍、炒花生(那时老家种花生,年前不去买,都是自家炒。)、割肉炒臊子、贴对联……都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充满了年的味道,却没有就要过年的惶恐和焦躁。
那时的年是温馨的,不急不躁而又喜气洋洋的。
也许只因那时的我还小,还不懂的生活的艰辛,还未品尝过日子的艰难,所以,留在记忆里的都是老电影片般的慢生活,慢节奏,当然不会惶恐和焦虑了。
如今又是小年了,除了比较模糊到底哪一天才是我们的小年之外,心里的没着没落,或许才是一切都已变味的根源。
母亲终于有了邀请,让我们除夕晚上回家吃饭,人多热闹。
我在含泪的笑里,想象着团聚的画面,熟悉而又陌生,心里的冰还在,却有了融化的节奏。
儿子说他今年回来,想陪他父亲聊聊。我没多问,理解永远是我给儿子最好的礼物。
千里路迢迢,归家的心情会成为难忘的记忆,而且喜悦应该多一点,对吧!
长大的孩子,在父母心里还是孩子!多希望,能永远是孩子累了倦了时的港湾!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小年,是新年的序曲,是幸福的起点。
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好的心境才是美好的来处。就要过年了,放下心里的负荷,再做回小孩时候的自己,开心迎大年,快乐伴春光。
“小年闲爱春,认得春风意。”愿大家平安喜乐,小年吉祥,大年顺遂,年年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