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老师遇见学生就有了最美的时光。我并不是在最美的时间遇见他们,而是遇见了他们才有了最美好的时光。回顾23年的教育教学,和他们的相处就像是酸遇到了碱彼此中和生成了水,释放出爱与温 情;和他们的感情就像是氯离子和银离子的完美结合,生成美好的氯化银沉淀,永远不会分离。世间所有的偶然都是可以追溯的必然,和孩子们之间的很多故事都是偶然发生的却是命运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碰撞,一次次的磨砺,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升华中,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景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景根本就对不上号。因此,孩子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好”才是真的“好”。
2021年1月6日,我很难忘记,因为那天济南市寒潮预警,作为南部山区的柳埠更是滴水成冰。上午第二节是化学课,课前三分钟, 我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发现男生W正在破口大骂 ,我第一次听到一个男生骂人不待喘气的,连珠炮似的,各种污言秽语。而且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个比较“安静”的男生”,他这次的表现刷新了我的“三观”。原来在他“平静”的外表下,暗藏着一座火活山,喷发而出的不是岩浆,而是比岩浆更猛烈的脏话。在他的对面站着一个女孩C,她面红耳赤,无声的掉眼泪,水汪汪的大眼睛充满着无助、委屈、挣扎、无奈、楚楚可怜、惹人心疼。其他同学看到我进来,佯装着复习功课,眼角的余光却在看着他们两个“精彩”的表现,有幸灾乐祸的,也有着急的,还有恨铁不成钢的。我当时心里非常恼火,真是怒发冲冠,可是我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发火,冷静冷静再冷静。在众目睽睽之下,天理难容的谩骂确实影响太恶劣了。经过短暂的天人交战,我采取了延时处理的策略。我用眼神示意其他同学先复习功课。先走到W面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轻抚了一下他的后背,轻声说:“先坐下冷静一会儿,咱们先上课”,又走到C面前,拿出纸巾,帮她擦了一会儿眼泪,拍了拍他的手,把纸巾给他,悄悄的说:“咱们先上课,下课再聊聊。”我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的观察他们两个,上课时还算正常,我便安心地开始上课了。
下课后我对他们两个说:“你们到教室外面等我一下”。因为外面天气比较冷,他们没穿外套就出教室了,我先到教室后面帮他们拿外套,并在窗口偷偷瞄了一下,看到外面的男孩儿已经是一副“乖巧安静”的模样,女孩儿的脸上还挂上了微笑。我把外套拿出来给他们穿上,他们表情简直可以用 “受宠若惊”来形容。我让男孩儿先叙述骂人的原因,男孩儿说:女孩负责收他们这一组的各科作业,由于自己写作业很慢,每次交作业都很晚。女孩儿呢,因为要到教室外面去玩儿,所以收作业时从来不收他的,久而久之呢。男孩儿就认为女孩儿是故意使坏。忍到今天,终于爆发了。女孩儿说:“老师,我们两个不熟,没必要区别对待,他慢腾腾耽误我出去玩儿。我不是故意不收他的,我以后等他就是了。”
故事进行到这儿,男孩儿也释怀了,主动承认了错误,认为刚才的行为确实不妥,女孩儿也承诺今后收作业时等男孩儿一会儿呢。男孩再次强调自己写作业一定要加快速度。我又单独与男孩谈到不好好说话的后果很可怕,举了一些社会上的例子。作为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一定要让他从这件事情中意识到自己的冲动,无知和莽撞并看到自己的未来如何去把我。这件事情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但是我感觉处理的这样这件事情还不到位,因为这件事情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发生的,我要让我的学生都意识到不好好说话的危害。
为了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张口就骂的现象怎样才能让全班同学引起警醒?在北京培训时遇到了 北京十一中的史建筑老师他的一个话题引发了我的共鸣,“一张餐巾纸引发的血案”。
2014年6月3日晚,毛小六、柳涛、刘莹等八人在霍邱县城关镇工农兵大桥圆盘旁的“兄弟盱眙龙虾店”吃饭。22时许,刘莹、柳涛等人吃过饭出店门时,坐在店外一桌准备吃饭的程军在扔擦过桌子的餐巾纸时,不慎将餐巾纸扔到了刘莹身上。柳涛、毛小六因此与程军一方发生了争吵,进而发生厮打。
我把它改编后变成了一个舞台剧搬到了化学课堂上,孩子们看后都唏嘘不已。这个事件就是不好好说话,言行不绅士造成的,我要让我的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屈能伸,语言文明,举止绅士,趋利避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打好德育教育的后半场。虽然只和他们相遇一年,我却要关注他们10年的的发展甚至更久远。和学生的相处就是一部部的连续剧,有正剧也有喜剧。只要做到心中有人,就会让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好,这才是真的好。
教师不是经理,不是警察,也不是法官,我们是一个教育者。因此,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应该这样来想。这个孩子遭遇了什么?这件事与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对他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我应该说什么?怎么做才能让他从这件事中获得教育。我如何才能给这个孩子适合他年龄的成长空间?我应该如何教育他才能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观察,聆听具体情境中的某个具体的孩子或某群具体的孩子,和他进行互动,给予他们反馈。这样才能培育和保持我们教育的敏感性和机制
“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做一名“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必须有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
我们的教育就是帮助柳埠的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掌握个人命运,创造南山的未来。只有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这是教育良心的底线。在今后我会用工作中,我会用精深的专业知识、热爱教育的激情 、在教学路上化身学生的伯乐,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引领更多的孩子,影响未来,让文明薪火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