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不仅是对当前基层工作中形式主义问题的有力回应,更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建立和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须从思想变革出发,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
一、深化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为基层减负,首要在于深化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长期以来,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过程轻结果的现象,导致基层工作负担沉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干部积极性。因此,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具体而言,要通过学习教育、宣传引导等方式,使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性和为基层减负的必要性。同时,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工作落实上。
二、完善制度机制,构建减负长效机制
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于完善制度机制,构建减负长效机制。《若干规定》从精简会议文件、优化考核检查、规范调研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基层减负提供了制度保障。但要实现长效减负,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努力:一是强化制度执行制定。要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对违反减负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二是推动流程再造。针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繁琐流程、重复劳动等问题,要推动政府部门和单位进行流程再造,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资源统筹。要统筹整合各类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等问题,减轻基层负担。同时,要加大对基层的支持力度,为基层提供必要的经费、物资和人员保障。
三、推动改革创新,为基层减负赋能
为基层减负不仅要“减”掉不必要的负担,还要通过改革创新为基层“增”添动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基层工作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数字平台、推广智能应用等方式,提高基层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和重复劳动。二是激发基层活力。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干部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基层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三是优化服务流程。要围绕群众需求和服务目标,优化基层服务流程。通过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等方式,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同时,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服务质量。
建立和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引领,不断完善制度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为基层减负赋能,推动基层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