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基层是党的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其负担轻重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如同春风化雨,为基层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在此背景下,建立和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一、精简会议文件,让基层更有时间“接地气”
会议多、文件繁,曾是基层工作的沉疴宿疾。要根治这一问题,需从源头抓起,大力推进会议、文件的精简整合。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性、不必要的文件流转;倡导“短会”“实会”,让会议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平台。如此,基层干部方能摆脱文山会海的束缚,有更多时间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解决实际问题。
二、优化考核机制,让基层工作回归“真实感”
不合理的考核机制,往往成为形式主义滋生的温床。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减少对“痕迹管理”的过度依赖,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鼓励创新,允许试错,让基层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同时,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确保“干得好”的得到认可,“干得差”的受到鞭策,形成正向激励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服务保障,为基层减负提供“强后盾”
减负不是简单的“减法”,更是要做好加法,为基层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这包括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层办公条件,确保基层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
为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内外协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久久为功。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共同构建起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人民、推动发展的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