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次创造
任何事物都需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实际中。
这很好理解,比如我们建造一座花园,总是先脑中有了构思,再在笔下绘制蓝图付诸建造。
人生也是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环境、早年受教育情况及外界限制构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创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今后的漫长一生,则取决于你就此顺流而下,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的创造。
(2) 设计的准则是什么?
这取决于目的是什么。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先明确目的——也就是终点。
我们总是先看见终点,然后奔向终点。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应当有这样一座遥远的灯塔可供眺望,继而将我们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统纳到正确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关键是,要把你想要的行为和你每天已经在做的事情关联起来。习惯叠加让你创建一套简单的规则来指导你未来的行为,给予你想达成的好习惯一个有保障的提示音。
(3)改变环境
人们做出选择不是因为它们是什么,而是因为它们在那里。如果你走进厨房,看见一盘饼干,即使你不饿,也会不由自主地拿起来吃。
环境是塑造人类行为的无形之手。你的习惯会根据你所在的房间和你面前的提示而改变。在人类的所有感觉器官中,能力最强大的是视觉。人体的大约1100万个感觉接收器中,大约1000万个是专门用于视觉的。
每个习惯都是由提示引发的,我们更有可能注意到显眼的提示。创造鲜明的视觉提示会把你的注意力引向你想要的举动。如果你想让习惯成为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先让提示成为你生活中的重要一员。比如,想记得每天晚上吃药,就把药瓶直接放在浴室靠近水龙头的台面上;想增加练习吉他的次数,就把吉他放在客厅的中央。
同理,如果你想戒掉一个坏习惯,那么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避免接触引起它的提示。如果你一直无法投入工作,那就试着把手机放在另外一个房间;如果你买了太多的电子产品,那就别再阅读涉及最新科技产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