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长大,长大就会被幼儿园关起来了。”
这是果果和爸爸说的悄悄话,先生转述给我听的时候,我心里悄悄地难过了好一会儿,可以想象他说这句话时,那稚嫩的脸上藏不住的无奈和失落。
我这才觉察到,5岁多的小果果有了他的忧愁。
我记得将果果送读幼儿园的第一周,他从不明所以、不知所措,到略微抵触,再到后来的接受现实,虽然过程不易,但从来没有激烈地抗拒过。
时光荏苒,一晃就读到了大班,果果也有了固定的玩伴、逐渐绽放的笑容,我以为他对上学这件事已经完全接纳,没曾想心里还藏着这般心思。
曾经向往长大的果果,突然说不想长大了。
幼儿园的大门当然是不能取消的,面对果果心底生出的对自由的向往,显然不能直接告诉他,未来等着他的还有小学、中学、大学的高墙。
这是一个有必要回应的话题。
我:果果,你知道为什么幼儿园的门要锁上吗?
果:不让坏人进来。
我:你说得很对,锁上的门可以保护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有呢?
果:不让小朋友跑出去。
我:是的,还是保护,家长把小朋友送到这里来学习、玩耍,是基于对幼儿园老师的信任,如果有小朋友不小心跑出去了,万一遇到危险就麻烦了。
果:可是一天的时间好久,我想妈妈了,也想出去玩。
我:妈妈非常理解你,其实你并不是出不去。
果:真的吗?怎么出去呀?
我:你知道这个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是什么吗?
果:火箭!超音速!
我:哇!你能想到超音速,真了不起!还有吗?你用过手电筒的。
果:光!
我:是的,但还有一种比它更快的东西。
果:这么厉害!什么东西?
我:意识。
果:什么是意识?
我:就是你的想法。打个比方,你现在在哪里?
果:家里。
我:也对,往大了说,就是在地球上。你现在能想象一下自己站在火星上吗?天问送达的蝴蝶火星车就在你旁边工作呢。
果:嘿嘿,火星车在拍照,在采集火星土。
我:果果,就在刚才,你的意识在一秒钟之内就到达了火星,天问可是飞了好几个月才到达呢。
果:那我还可以到达月亮、木星、金星。
我:那当然。你的意识是无法阻挡的,幼儿园的门也挡不住。或者说,它只是关住了你的身体,但关不住你的意识。
果:哦,但我的身体还是不自由。
我:自由是相对的,在幼儿园的范围里,你可以自由地选择课间游戏,自由地选择玩伴,自由地选择想看的绘本故事书。
果:嗯,我喜欢老师布置的那个烧烤区,可以扮演小厨师。
我:很好!你还可以给自己找一个秘密小天地,可以在那里用意识给妈妈发射信号,我收到的时候就会打喷嚏。
果:我也会打喷嚏吗?
我:当然,现在你知道了,没有绝对的自由,但也没有绝对的限制。
小家伙似懂非懂,但也没再多问。
现阶段,我无法让果果理解什么是“生而有涯,书海无涯”,什么是“自律得自由”。或许这样的对话,会让果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出现不合时宜的开小差,但比起事事被掌控的无奈感,此时给他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显得尤为重要。
既要接纳人身受限的现状,又要保持向外探索的好奇心,虽然有些难度,但这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之一。
积极地看待“束缚”或许并非无意义,也许任何一种对自由的禁锢,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发意识的突围。
所以,有了栅栏,才会想要翻越突破,才会向往海阔天空,才有了人类对未知世界乐此不疲的探索。
艾米莉.狄金森说“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谁不向往自由呢,人人都在用不自由的方式获得自由,获得自由后,又试图在世间寻得一隅用以安放自己的灵魂。
所以,登上月球,才会思念那颗陌生又熟悉的蓝色星球,跌入五维空间的库珀才会拼尽全力触发引力异常、推动表盘指针,请时间之尺另一端的女儿说服自己不要离开。
我们已然弄不清楚自由到底是目的,还是过程。或许人的一生都在重复着出发、回来、再出发、再回来。
不管果果将来想要走多远,我都会支持他勇敢地去探索。
不论何时觉得想家了,我都会在这里等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