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不屑于钱的人,不过碰到买房结婚的现实面前,倒是越来越关心怎么赚钱了。
一直都是个没有太多定力的人,这种犹疑指自己兴趣太广泛,想要的太多,而又没有一个一以惯之的爱好。像现在,工作接触了用户受众研究,就买很多相关的书研究。要挖掘社交媒体大数据,就想着学会数据挖掘分析。只有一步行动而已。剩下的,你继续了吗?比如,之前喜欢的特稿、评论呢,是真的喜欢吗,是真的自己也比较擅长吗?学了这么多年新闻传播,还要不要在文字上修炼得更好?女朋友说我拍她不美,要不要好好学学人像摄影?觉得自己没有底蕴,要不要适当看点无用的文学历史书?……
工作以来,除了拖延,忙工作,什么事都没有做了。攒钱没攒到,书没看几本。
其实心里一直有个观念,觉得该有点本事,做出点事,甚至是出人头地。这是从小受教育的观念吗?到目前为止,都还有点这个想法的影子。吴晓波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都很平凡,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基本不可能。我们能做的是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亲人,还需要财务自由。这是极其中肯的话。先做好了这些,才有可能说活的比较有意义,不然,为了一个什么虚幻的理想、主义,牺牲自己,到底换来的是什么。
工作的单位算是不错,介于单位和公司体制之间,没那么官僚,也没那么市场化。领导们看起来也尽心尽力。有一天,会议讨论了新项目的事,大家都很有激情,领导们也慷慨激昂,大谈如何如何做好。会后刚好在食堂跟他同桌吃饭。聊天中,他无意对同事说,唉,这就是扯,一年一个新项目,还不知道明年又会干嘛,搞死人。
吃饭时候,人会适当放松戒备吧,所以说出了内心的实话。大家,很多人都只是想完成工作任务而已,对这个项目并没有多少认同认可。上面要做什么,下面就做什么。
只记得当时吃饭的我是愕然的。全单位在推动的事,不知道在各级领导们,在工作人员中有多少认同。往往只是大领导一句话,几千几万人跟着行动,有人做注脚,有人来论证,有人找票子。
听起来很美好,我们在为了什么什么事业,为了占领什么什么阵地。可是效果怎样,很难说。
终归一句话,我更看好市场化体制,所有的人都必须在市场这个大海里去淘洗,为了竞争,你不得不改变,不得不听取同事的意见,而不是经常来个领导意志。
在单位,偶尔很憋屈的是,事不由人意,领导说什么,一般就是什么。
所以工作为了什么,围绕领导意志转。
没有人认同什么,为了多赚点钱,做好领导交办的工作,继续升职,还谈什么喜欢不喜欢?不过是你这个刚工作的年轻人的遐想罢了。
过不了几年,你也会越来越现实,越来越不多想,埋首工作,养家糊口,忘了人生实在是为了乐趣吧。家庭给人乐趣,可占据人生几乎一半时间的工作没有意思,这个活法也真是无趣。
南方人物周刊问吴晓波:
Q: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A:我觉得家庭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活着,其实从生物体来讲的话,你能关照的东西不多,就是子女、家庭,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如果这些跟着你的人,你都照顾不到的话,那还谈什么其他。
其实,一个人能改造的东西很少,几乎什么也改造不了。我没有这么大抱负,我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解答我自己的问题,和让自己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