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形成报告 关联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我发现自己在掌握新知识的方面出现了问题。在这学期我学习新知识后,发现所学内容以之前学过的知识作基础,当想继续学习时却发现旧知识已经被遗忘。就比如我在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进行误差计算时,发现大量的计算涉及矩阵和概率相关知识,而我却忘得差不多了,这导致我无法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课堂上学习效率低,还需要额外复习基础知识,付出了许多额外的时间。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问题的原因:过去没有把所学习的基础学科系统地梳理过,知识点在脑海里都是零碎分散的,没有形成系统的关联体系而且在课程结业后,我就没意识到过会再用上它,没有重温回顾过。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得出一个众所周知的方法:经常复习。但光靠复习也不行,需要总结和理解性记忆。就是在第一次复习的时候,整理知识框架,归纳总结知识之间的关系、层次,让知识之间有联系,对加深理解、综合应用,融会贯通,以及全面记忆有帮助。没有结构图,知识之间是散落的,有了结构图,知识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结构图可以是思维导图,也可以是按时间、事件等各种关系来总结。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时间:2023年5月18日

地点:同和空教室

        我在归纳本学期重点专业课使用了该原则。在归纳精度这个知识点时,其中又包括了精度、准确度、精确度三个相近的基本概念。精度是随机变量取值在其中心位置附近分布的离散程度;准确度是观测值的真值与数学期望之差;精确度是衡量观测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我先把三个概念默记几遍,随后开始寻找其中的关联。精确度最符合我对精度的认知,所以我让自己记住对误差大小最正确的评定标准是精确度。而精确度失去了“确”,即中心位置不准确了,变成了精度;精确度失去了“精”即数值不精准了,但彼此间关系没错,就成了准确度。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该原则我会在之后复习计算机图形学时,在学习代码形成原理的时候使用。让我自己能够有能力编译出完整的一套代码。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
    卢泇旭阅读 74评论 0 0
  • (1) 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
    汤锦波阅读 119评论 0 0
  • 总体要求:针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等),根据【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分...
    胡彩霞Summer阅读 195评论 0 0
  •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
    汤锦波阅读 150评论 1 4
  •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
    嵇洋材料类2203阅读 1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