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的话
很久没有进行这本书的共读了。永澄留言说因为读了《跃迁》要重新思考《思考快与慢》的阅读方式。所以没有布置阅读任务。自己拿着书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脑子里闪现过几个念头:总结系统1和系统2的特点?翻到序言,都读了好几次了,虽然没有什么作品产生,但是有一种每次都要从这里开始的感觉,如果我今天再从这里开始,就处于轮回。大脑里一下子想到了古典的话:不一定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于是随便的翻就翻到了第九章:目标问题和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阅读反馈
进步
1、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比以前容易找到结构和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也就是阅读理解力比以前好一些的感觉。而且还会做一点思考和链接。
2、能大概明白书中讲了什么,不看书也能说出一点重点。
3、根据P082的第四、五段写出了卡尼曼的研究思路,并想到用流程图画出来(先去模仿柠檬佳的图,学会了再来)。
4、对自己遇到的疑问会试着在书中找作者的话来进行回答。
发现问题
- 读书笔记的标记:如何用颜色轻松地标记重难点和问题以及思考。
- 书中提到了用启发式的问题来替代目标性的问题就叫替代。那么自己思考:如果是不想回答目标问题而选择另外一个问题回答属于书中提到的替代吗?
- 在写这篇简书的时候,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来调颜色!!!
收获
初步明白了-目标问题和启发性问题为什么会被说成形影不离
- 目标问题难的时候,系统1会自动找到一个启发性的问题来进行回答,并把这个回答作为对目标问题的回答。
- 系统2有时候会认可,有时候会拒绝系统1的直觉答案,但是系统2会用最省力的法则来得到答案。
- 目标性的问题发散起来比较难,启发性的问题容易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这是为什么产生替代的原因。
- 启发性问题有时候看起来和目标问题没有关联性,但事实不是,是体现出的强度匹配,强度匹配有一个匹配量它会与目标问题相关联。
- 大脑并不注意目标问题是不是难住了自己,而是会快速地直觉地给出答案、
后记
原来读完之后,立即完成读书笔记或者体会是对读书的一个总结回顾;同时也是事情的一个真正的完结。当然还会出现小开心!发现自己能接受自己 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