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读书打卡No.12《君生我未生》(M335)

我以为我看到的只是一段小情,其实啊,如水晶般清澈但沉默的大爱,它被岁月尘封了,被文字——也只是推开了历史那扇沉重大门的一小条缝隙。

这要从第133页说起。18岁的杨南生第一次告别家人(彼时他并不知道从此以后他的人生一直在各种告别中),从北平启程,千里跋涉,走进了西南联大。1947年,他又考取了中英庚子赔款最后一届公费留英生。取得了曼彻斯特大学自然哲学机械工程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到新中国的怀抱。1956年,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第一批回归留学生中入党最早的人之一。——如果,只介绍到这里,杨南生就只能停留在文字的平面,停留在总结性的了了数语中。张严平,作为他的妻子,和他深深相爱的人,对他也没有深刻的了解,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后来的读者了。可当张严平跟随传记作者走访了杨南生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过的每一个地方,她第一次知道了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杨南生是谁。

杨南生是谁?是那个抛弃了洋牛奶洋面包的外乡生活,选择一穷二白的祖国的人;

杨南生是谁?是那个放弃了大城市的户口,隐没在深山戈壁为中国固体火箭的事业奉献了全部青春才华的人;

杨南生是谁?是那个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战士们一起站在军舰上做导弹点火试验的人;

杨南生是谁?是那个双腿已不能行走,依然让人用排子车拉到实验室台前观察发动机点火试验的人;

杨南生是谁?是那个面对试验风险,淡然表示“要相信科学。如果试车失败,责任在我,一切处分我一人承担”的人!

杨南生是谁?张严平懂得了,他就是那个一生清贫,但有着精神的星辰大海的人。

但张严平是有遗憾的——29年的相遇,27年的相依相伴,远远不够啊!所以书名是《君生我未生》,是吧?作为读者(很荣幸能读此书),我冒昧地联想:

灵魂如水晶般清澈的杨南生,一生中爱音乐、爱美术、爱阅读,爱人性中一切丰富深刻美好的东西,更爱他的妻子,但最为热爱也是高于一切的,是科学、真理、事业和——祖国。所以,先来到这个世界很多年的杨南生是不遗憾的吧,在满是荒芜与荆棘中栽下一棵根深枝茂的大树,为国家奉献一生,才是他最为骄傲的。

回到1950年,那时中国的固体火箭和张严平都远没有出生,那时的杨南生是放飞的鹰,回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